嚴重的同質化,導致了極其嚴重的撞衫現象。
比如一款帶白色束腰的淺青色衣裙,很受江南女子歡迎。
百姓甲給內人買了一套,喜滋滋帶出門逛街。然后一回頭,發現滿大街都是淺青衣裙,都像自己的老婆。
粗心大意的百姓甲就隨手拉了一個最苗條的,于是引起了不必要的傷亡。
這還不算什么。
更可怕的青樓常客乙,把大街上的良人當成是姑娘了。
一時間,各地因撞衫引起的麻煩多多。
……
總之,
陛下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制衣廠執行壞了。
最終,
通過紡織商會協調竄貨,將各個工廠的衣服互相代售,確保款式多樣性。
但是,
青樓女子和良人撞衫問題依舊很難解決。
青樓的姐兒們堅決捍衛穿衣自由~
消息傳到宮里,旨意傳出:
勾欄瓦肆照穿不誤,但出門時必須斜掛大紅綬帶,以示區分。
此外,
門口迎賓,還可穿自制旗裝。
穿旗裝迎賓,很吸睛。
反正改朝換代了,百無禁忌,黑心商人們干脆找裁縫照著大清格格的服飾打板。
……
門口迎賓姑娘踩著花盆底,小手帕往上一揚,微微下蹲,來一聲“爺,您吉祥”,瞬間體驗感拉滿。
客人笑的嘴角咧到耳朵根。
連呼:
“賞,賞。”
很快,競爭日漸激烈,效仿者眾。
周樹人說過:
家家都穿旗裝,就等于家家都不穿旗裝。
大胡子老馬說過:
為了100%的利潤,這幫人能踐踏一切。
……
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競賽~
為了掙銀子,商家忙著魔改。
改到大家都不敢認。
坎肩不要了,套褲不要了,花盆底加高,四面開小叉改成八面開大叉。
一再突破下限。
叉開的都到胳膊肘了。
總之,
烏煙瘴氣。
不過,卻在吳國民間塑造了一個慣性記憶——旗裝≈
……
始作俑者陛下,無暇管這種小事,只不過當作未來文化輸出的小試牛刀罷了。
皇宮內,
工業大臣杜仁和外務大臣賈笑真分坐左右。
杜仁尷尬但不失禮貌:
“陛下。臣是訟師出身,性格古板,為人處世不夠靈活,怕做不好這駐歐公使,辜負了陛下的信賴。”
賈笑真猶豫了一下,笑道:
“臣倒是沒有職業桎梏,若陛下不嫌,臣,愿意試試。”
……
李郁靠著椅背,點頭:
“既然如此,就加封賈愛卿為交西伯,隨撒克遜艦隊一起去倫敦。”
賈笑真惶恐。
李郁擺擺手:
“窮家富路,給你封爵,給你大筆經費,是為了增加你在歐洲行事的籌碼。去了,你就明白了。”
想了想,又補充道:
“順便,加封銅仁王生烈為忠誠伯。姑蘇潘氏兄弟,潘文為西湖侯,潘武為陽澄侯。杭州劉甄氏為一品誥命夫人。”
“讓世人知道,寡人記舊情。”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