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一會,略顯憔悴的趙莊文來了。
他從湘西武陵山一路逃竄,經貴陽至昆明,投到了阿桂帳下。
阿桂對他的評價是:閱歷豐富,桀驁不馴,奇貨可居,遂收入幕府。
“趙先生請坐。”
“謝王爺。”
“告訴你一個壞消息,吳軍以廣西附逆之兵為前鋒,打到廣南府了。”
趙莊文嘆了一口氣:
“王爺,這也是情理當中。吳軍占了廣西,又拿下了貴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
阿桂是個肚子里能撐船的宰相,對趙莊文頗為重視。
屏退左右后,
低聲說道:
“趙先生,依你之見,我們是戰是撤?”
“撤!”
“為何?”
“打不過。”
“一點勝算都沒有?”
“守昆明至多1成勝算,野戰或有3成勝算。其實,王爺您心里也跟明鏡一樣。”
阿桂笑了。
端起茶碗,用碗蓋刮了刮茶葉,感慨道:
“好川茶。”
“只可惜,不知能喝幾時。”
……
一個敢說,一個敢聽。
倆人對于當前局勢一點即透。
阿桂聲音平靜:
“往哪兒撤?”
“讓國別走,南下征緬。”
阿桂愣住了,放下茶碗。
很嚴肅的盯著趙莊文:
“繼續講。”
“是。局勢岌岌可危,云南絕不是久居之地。我們不如挑軟柿子捏,南下打土司,和貢榜王朝搶伊洛瓦底大平原。”
阿桂半天才緩過來:
“貢榜王朝的軍隊大量裝備燧發槍,且其地多瘴氣、多密林,怕是不好打。”
“不。這次和上次征緬之戰大不一樣。以前我們后勤綿長,急著決戰。貢榜王朝的軍隊故意避戰,堅壁清野,搞的我們處處被動。這次我們慢慢往前推,一邊屯墾,一邊蠶食。半年避暑,半年打仗。”
……
當晚,
阿桂召集多名心腹以及兩個兒子,商議軍機。
之后,將明確命令傳達到所有千總以上軍官。
撤!
帶著家眷,帶著財產,帶著糧食種子一起南撤。
云南,老子不要了。
服輸——這種品質很難得,出現在貴人身上尤其難得。
服輸,輸一半。
國足深諳此道,貌似狼狽,實則滋潤。我率先認輸,我就能立于不贏之地。
京城發生的那些事已經傳到了昆明。
燒三大殿、議罪銀、濫錄科舉、乾隆父子斗法、兵丁圍攻午門等等事件落在有心人眼里,最終拼湊成了四個字:
大清要完~
……
趙莊文對大清沒有忠心,而阿桂也對大清也失去了信心。
此外,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
四川巡撫孫士毅和阿桂私交極其惡劣。
倆人不和,眾所周知。
孫士毅調任四川后,阿桂就很難從川地獲得糧餉支援。
一怒之下,
他干脆對川茶南下出口征收高額過境稅。
如此一來,兩人關系更加惡化。
阿桂很難說服自己,乾隆此舉不是故意為之。
一想到,這大清國都到了懸崖邊上,老頭子還在旁邊放個“仇敵”制約自己,阿桂的心就冷了半截。
笑南明,學南明。
……
整個昆明城好似菜市場。
人喊馬嘶,穿梭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