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得慎重啊。各部人馬剛剛趕至遼陽,此刻多是人困馬乏,尚需休整。”
“不如多派斥候,弄清楚真實動向吧,吳軍說不定是掉頭跑了呢。”
眾人各自發表觀點。
在衛星丶航空偵查成熟以前,戰爭迷霧很難解開。
大多數時間是瞎子打盲人,運氣尤其重要。
全靠斥候探路,窺視一斑,然后匯報上去,主帥結合自己的經驗丶魄力丶當前局勢,大膽加以推斷。
主帥一拍桌子:
“這是一頭斑馬。”
然后全軍出擊,興沖沖趕過去,發現是一頭得了皮膚病的獅子。
……
施令洋沒有千里眼,他也不是諸葛孔明。
但是他認準一點,沖著皇陵去!
皇陵就是敵人的圣城!
對手弘響要顧慮的太多,既要保住重要城池,又要保住皇陵,還要擊敗吳軍。
什麼都要,最終結果就是什麼都保不住。
堅壁清野?
不可能的。
遼北和遼南的情況不一樣,在盛京周邊搞堅壁清野?你還不如宣稱自己已經投吳了。
……
此時,
遼東軍團集體狂奔,撒丫子跑。
施令洋再次選拔了一批心狠手辣的包衣組建起督戰隊,給烏合之眾們上強度。
最新統計數據:
6350名民夫,2133名包衣,以及他們的家眷。
基本實現了冷兵器制式化,軍中再無徒手之徒。
所驅使的騾馬驢甚至高達4500頭,遼北這地真不缺牲口,而且普遍喂養的不錯,平時用于農業耕種。
一路打,一路搶牲口。
牲口活著可以拉車,死了可以吃肉。
……
長灘屯,一處寂寂無名的遼北小型屯堡。
正欲快速破堡的遼東軍團詫異地發現,在己方側翼居然出現了數百清軍騎兵,瞬間騷動起來。
軍官和督戰隊拎著大刀,組織起長矛陣對外。
施令洋舉起千里鏡,了望對方旗幟。
笑道:
“是錦州寧遠的清軍,他們路最遠,所以姍姍來遲。”
“無妨,并非主力。”
同樣,奉盛京將軍之軍令趕赴遼陽救援的寧遠知州丶漢軍正白旗人袁常在也大吃一驚。
難道遼陽已經敗了?
手下詢問:
“袁大人,怎麼辦?”
“敵軍多步卒,試探一下,有縫就打,沒縫咱就繞道。”
“嗻。”
……
寒風當中,寧遠清軍騎兵繞開了明顯不好啃的吳軍步炮方陣,專門去撲花花綠綠的遼東軍團。
戰法也不新鮮。
近距離騎射,一波箭矢射向那些原地不敢亂動的長矛兵。
遼東軍團不斷有人慘叫倒地。
稍微吃虧,烏合之眾的本性即暴露無遺。
不斷有人無令往后面縮,影響同伴,混亂加劇。
吳軍雖有部分騎兵,但騎術不精,輕易舍不得折損。
施令洋拔劍高呼:
“傳本侯軍令,長矛方陣,前進。”
“正面穩住,左翼封堵,壓縮敵人活動空間。”
“督戰隊可隨時執行軍法。”
……
吳軍騎兵丶施侯舊部和新提拔的包衣督戰隊充當了優秀的牧羊犬角色,驅趕著羊群往既定路線運動。
幾十個長矛方陣緩慢前移,混亂且糟糕。
但是,
如林的長矛依舊給寧遠清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總不能直接撞上去吧?
寧遠知州袁常在也嗅到了危險信號。
驚呼:
“不好,這幫人在故意壓縮我們的活動空間,把我們往他們的炮陣那邊驅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