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強裱糊。
與其說是個大一統王朝,不如說是個勉強拼湊起來的部落聯盟。
……
王國內。
鄭信再次囑咐即將前去蘇州府朝拜的使者。
“你此去蘇州府,務必要取得上國正式冊封,吾為暹羅國王。另外,2年前那件事注意保密,相關下人皆已滅口。”
“是。”
使者恭敬的離開,再次搭乘大船出海。
2年前,他作為暹羅使節坐船廣州尋求清廷冊封,結果發現變天了,吳軍控制了廣州城。
使者不敢擅自做主,又回來了。
……
一名侍衛急匆匆趕來,湊近低聲道:
“王上,阮氏王子朊福映不辭而別,要派人抓捕嗎?”
“算了!”
鄭信長嘆一口氣,閉上眼睛沉思。
朊福映是南阮政權唯一的幸存后裔,在暹羅旅居是為了借兵回國。
他明白朊福映為何不辭而別,是擔心步了“淳于越”的后塵。
如今,
上國駐軍安南的金蘭灣,暹羅還敢出兵嗎?
既然不敢,那會不會把自己這個流亡王子砍了送去討好上國?
朊福映身為一個流亡王子,日常活的像驚弓之鳥,他當然不敢賭!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這是來自上國的智慧。
……
冬季罕見的悶雷。
鄭信抬頭,只覺云層詭譎變幻就好似如今的暹羅。
四個字——內憂外患。
東面有安南,兩國交戰多次,各有輸贏。安南兵不強,但是暹羅兵更不強。
西面有貢榜王朝,幾乎把暹羅打到亡國,甚至攻陷了都城阿瑜陀耶,來了一場“靖康之變”。
如果沒有清緬戰爭,暹羅早徹底亡國了。
大清,深不可測。
伸出小拇指就把小霸王貢榜打服了。
如今,上國更迭。
鄭信觀望許久才下定決心尊稱吳國為上國。
沒辦法,大清太可怕了。大清如果不死透了,他真不敢。
……
說來也好笑。
內憂外患這個形容詞,可以用在此時中南半島所有的王國身上。
他們互為外患。
他們擁有相同的內憂:農民起義、割據勢力。
各路情報和信息匯總到吳皇宮,李郁的腦海里整個中南半島的輪廓逐漸成形。
他在日記本寫下:
未來~
帝國的疆域之外,有3種性質。
第一種,殖民地,例如呂宋、爪哇。
經營模式——設總督,直接收稅。
第二種,半殖民地,例如中南半島、扶桑國。
經營模式——駐軍,開租界,通過商業手段間接收稅。允許有虛弱的君王存在,扶持地方勢力,維持相對均勢。
第三種,自由貿易圈,例如全世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