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水淹七軍、做法詛咒、驅使炮灰、拋入病死之尸之類的。
……
負責圍困任務的中尉不敢擅自決定,他向上面認真請示了一次,但被否決了。
驅使炮灰和拋入病體,理論上都是可行的。
但是,
林淮生有顧慮。
他和高級軍官和參謀們都擔心失控,病菌一旦蔓延,不分敵我。
驅使百姓當炮灰容易引起當地民心憤怒,導致后方不穩。
所以,他給中尉的軍令里很明確:
“長期耐心圍困即可。”
“待大軍控制陜甘青西之后,再驅俘虜前來消耗鳴沙堡火藥。”
……
不過,吳老二還是想到了一個主意。
熏!
當風向合適的時候,就拉上自制的投石機,把潮濕的稻草捆拋到近處。
加點硫磺、辣椒、猛火油,增加煙霧威力。
主打一個,我雖然弄不死你,也不讓你痛快。
先讓你流淚,后讓你流血。
吳軍閑得無聊,沒事就這樣折騰一番。
堡內的守軍怨氣沖天,終于壓抑不住憤怒,主動進攻一次。
吳軍槍炮齊鳴,守軍丟下了上百具尸體,幡然醒悟,以后無論外面怎么折騰,就蹲在堡內做縮頭烏龜。
坐吃山空,等待援兵到來。
……
大半個月后,一萬余吳軍沿著后來的京藏高速一段路線,抵達黃河岸邊。
這一路上,
不時缺水、缺糧。
這是吳軍自起步以來幾乎沒怎么遇到過的麻煩——后勤危機。
東部地區人煙稠密,河道密集。從無斷糧之虞,更無缺水之患。
征討西南時,倒是遇上了糧食長途轉運的麻煩,但也沒有缺水之患。
到了西北,糧和水都缺。
后勤方面也無法利用黃河運輸物資。
……
蘭州城,在黃河南岸。
河面之上的浮橋,此時依舊存在。
西涼軍沒有提前拆毀浮橋的原因有兩點:
一,拆毀后再建很難,很費錢。二,吳軍很難在炮火箭矢之下踩著浮橋攻過來。
出于謹慎,他們還是在浮橋的南側準備了大量猛火油。
一旦守不住,隨時縱火。
黃河北岸,毗鄰河畔有座白塔山。
西涼軍在此扎營三處,屯兵1800人、配備火炮10門,作為蘭州門戶。
吳軍以300八旗降兵身披重甲為先鋒,派遣軍甲士隨后。
猛攻1個時辰,拿下了山頭。
山頂寺廟,兩軍的尸體從石階一直鋪到大雄寶殿。
事實證明,
重甲突擊隊依舊有效。
至此,西征軍徹底控制黃河北岸。
……
林淮生狂喜。
千里鏡中,對岸的蘭州城墻熙熙攘攘,旌旗飄揚,炮口森森。
沿黃河更是多處營寨。
士兵來回巡邏,鹿寨壕溝環繞。
他放下千里鏡,突然笑了:
“真好啊,都在這了。”
一參謀湊趣:
“林帥您多慮了,蘭州~咳咳是他們所謂的西涼國新國都。要是不守,西涼直接就亡國了。”
軍官們都被逗笑了。
……
對于目前的吳軍來說,最喜歡的作戰模式就是敵人聚兵,守城也行,野戰也行。
方便己方圍殲。
最不喜歡的就是敵人鉆山林子,或做馬匪。
認真論起來,馬匪的危害最大。
西北大漠,人煙稀少,要是有那么十幾股百人規模的馬匪來回穿梭,游而不擊,燒殺搶劫,妥妥的后勤噩夢。
吳軍很討厭打治安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