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2年,春天姍姍來遲。
各大煤炭不斷投產、增產。
長江以南地區所有城鎮市民、所有工廠、大部份作坊以及鄉村富戶,終于普及了廉價蜂窩煤。
帝國的一部分人享受到了工業化入門的成果。
與此同時,他們少消耗一批柴禾(木炭),廣袤鄉村的百姓們也就多了一批柴禾資源。
燃料革命向前走了一大步。
但是,李郁并不滿意。
他根據報上來的煤炭總產量,做了個簡單的除法,得數可憐兮兮。
這說明帝國的人均煤炭消耗量少的可憐。
搶先經營數年的南方尚且如此,北方可想而知,人均煤炭消耗量無限接近于0.
這可不行。
煤、鐵消耗量關系到工業革命的深度~
李郁在皇宮那張三丈寬兩丈長的辦公桌上苦思冥想許久,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
……
山西,長子縣。
縣太爺還沒到任。
縣衙里駐了3個大兵,每日扛槍在城內巡邏一遍昭示存在,其他事宜一概不管。
城門口,一群人聚集。
有個讀書人在念皇榜告示:
“即日起,朝廷徹底取消民間之煤礦采礦禁令。”
“無需官府批準,各村寨皆可自行開采本地煤炭。煤炭乃大自然的饋贈,當以村為單位聯合開采,共同受益。所產煤球除自用之外亦可對外公開銷售。蜂窩煤技術隨此公告一并公開,造福百姓。”
“村辦煤礦,第一年免稅。”
“從第二年開始,按照每年50兩的固定稅額交納稅銀。若產量枯竭,正式關閉后次年不再收稅。”
……
所有人鴉雀無聲,伸長脖子。
念皇榜之人嗓音激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故而,開礦之前必須先擬定規章,人人遵守~村辦煤礦之經營規章格式如下。”
“此令10年內有效,朝廷絕不做任何刪改。各地百姓可放手大干,除按時繳納稅銀之外,官府不得以任何借口插手煤礦經營事務,違令者全家流放。”
眾人鴉雀無聲。
新皇上是真慷慨啊~
半晌,有人嘀咕道:“這若是真的,可是大好事。潑天的財富分給了天下的老百姓。”
周圍人紛紛點頭。
……
開煤礦沒有技術含量。
一個人、一個筐、一把鐵鎬,就可以挖了。
但是,稍有社會閱歷的人都明白一個邏輯——看似簡單的事其實最復雜,看似復雜的事反而很簡單。
李郁懂~
所以他要把挖煤這個簡單的事徹底簡單化。
帝國的礦商們酸溜溜地說:
陛下太寬仁了。
黑乎乎的金子分給窮鬼,造孽啊。
不過,陛下執意如此,誰敢阻攔?
礦令一開,大型煤礦的利潤會受到一定影響,但不至于傷筋動骨。
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各省的蜂窩煤銷售公司。
一夜關門。
數十年后,人們這樣評價:
1782,燃料革命加速,工業革命一飛沖天。
……
山西,長子縣,小安村,這里的百姓們日子過得緊巴巴。
皇榜傳遍全縣后,
小安村的百姓們一合計,推選本村糧長趙上元兼本村礦長。
趙上元此人識字,會算賬。
他曾在太原府一家鋪子做過4年的算賬學徒,后來晉商老爺灰飛煙滅,他也丟了飯碗,收拾鋪蓋卷回了老家。
朝廷公布了蜂窩煤配方。
說實話,真沒什么難度。
主要是拿出《長子縣小安村村辦煤礦規章》,眾人吵吵嚷嚷花費了1天時候,才按照格式填完了內容。
其中最關鍵的三條是出工、分配和撫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