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也不行。
走私商會進來。
攔不住的,18世紀沒有邊境墻。
吳廷徹底堵住了國內的走私渠道,這一點深得人心。
所有歐洲商船必須從正規途徑通關。
每年,
吳廷海關會將茶絲瓷的出口底本給各國王室送一份。頓時,歐洲沿海的走私銷聲匿跡~
這是建立在關系友好的基礎上。
如果關系惡化了,吳廷還會抄送出口底本嗎?
恐怕鄰國的走私商要樂死了。這會的歐洲可不是鐵板一塊,互相下絆子很正常。
……
總結一下,就是歐洲各國對吳國既愛又恨。
不敢拒絕,又不敢得罪。
外交的魅力就在于此。
實力是巨浪,外交家就站在浪頭,張開雙臂,沖浪。
浪的飛起。
誰給我下絆子,我就給誰下10倍的絆子。
下明棋,玩陽謀。
文明的一批。
吳國和羅剎開戰,財富就能通過戰爭重新流入歐洲。
兔死狐悲是不存在的。
羅剎屬于半個野蠻人,不被主流所接受。
……
1782年,吳國沒有發動一場戰爭,但許諾了一場戰爭,又籌備了一場局部戰爭——多國聯軍進攻貢榜王朝。
周邊藩屬國都要出兵協助。
可以視為是李郁對周圍各國的一次底線試探!
凡是拒絕出兵的藩屬國將被列入帝國的黑名單,滅貢榜王朝之后,就輪到他們了。
戰爭時間,定在這一年末的12月。
時間不是秘密~
在中南半島打仗必須避開雨季,選擇相對涼爽干旱的這“涼季”。
這是常識。
……
所以,時間無需保密。
甚至可以公開宣傳~
自信。
特別的自信。
早在6月,開戰的消息就傳遍了南洋。
貢榜王朝又驚又怒。
只能抓緊備戰,各處設防。
安南、暹羅、真臘、萬象、蘇祿等國紛紛響應上國,出兵500到1000人不等。
“爹”眼里的殺意濃郁的解不開。
誰要是對爹說個不字,就是找死。
……
撒克遜東印度公司對當前的局面大為頭疼,一邊抓緊時間在割讓區域修筑棱堡工事,一邊給阿瓦城輸送武器。
在倫敦的明確指令到達之前,
總督阿德萊德秘密授意前線軍隊:
有限中立!
底線是守住勃生港和西部土邦,除非吳軍主動進攻,否則殖民地軍隊要保持絕對中立!絕對不許卷入吳軍和貢榜軍隊的戰爭!
中立歸中立。
這也不影響他將幾千桿燧發槍、上百門火炮、十艘商船臨時改的內河戰艦一股腦賣給阿瓦城。
孟云雙手一攤,沒錢。
先賒著。
阿德萊德雖然郁悶,卻也沒辦法。他還真不希望孟云垮臺!
……
時光飛速流逝~
轉眼已到1782的年底。
李郁春天勤固國本,夏天避暑廬山,秋天四處演講,冬天躲在皇宮里貓冬。
吃火鍋,看地圖,看數據,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