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剎人下榻的使館內。
眾人閉門激烈爭吵。
在隔壁監聽的吳國翻譯,痛苦的攥緊拳頭。
語速太快了,現場太亂了。
沒法記錄。
終于,
一聲高亢的男聲鎮住了全場。
“夠了。”
“慌什么?偉大的羅剎帝國無所畏懼。吳皇說的沒有錯,實力決定邊境線,而不是一紙條約。”
眾人直勾勾望著忿怒的蘇沃洛夫。
“先生們,我決定簽署這份條約。諸位,舉手表決吧。”
7成贊成,3成反對。
……
次日,
身穿禮服的全權使節蘇沃洛夫進入吳皇宮。
他在上百人的注視下,在《蘇州條約》的最后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
從松江府來的歐洲諸國商業代表目睹了這一幕,以及條約的全文。
簽字之后,
吳皇宮舉行了盛大酒會。
當日,松江府多艘外籍商船緊急起錨離開,將這一震驚消息送回本土。
花旗硝煙未定,中亞狼煙再起。
這亂世,如野心家所愿。
……
蘇沃洛夫成為了酒會中心人物。
各國使節紛紛舉著酒杯和他攀談,沒什么目的,就是想關心一下羅剎的戰爭潛力。
打仗,打的是金錢。
吳國有槍炮有金錢,想來不需要國際援助。
你羅剎又窮又狠,要不要貸款?要不要買軍火?
大家都是文明人,說話不藏著掖著。
酒會上,
撒克遜使節多次開懷大笑,嘴角咧到了耳根子。
法蘭克使節紅光滿面,喋喋不休的向蘇沃洛夫推銷本國的銀行家。
普魯士商館代表緊緊跟隨,希望圣彼得堡雇傭更多的本國退役軍官。
總之,所有人都希望看到戰爭。
打起來,血流成河。
好耶。
吳國——羅剎的戰爭符合歐洲所有人的利益。請注意,是所有人!
……
在全球貿易當中,吳國占據了最上層的生態鏈,供應了全球的茶絲瓷。
賺,太賺了。
即使大舉收購全球原棉,即使大舉購入各國的專利和機器,即使大舉購買各國殖民地原料
貿易順差依舊恐怖。
更恐怖的是,順差的數目越來越大,比清廷一口通商時的數字還要大。
因為,
吳國境內增加了海量的茶山種植面積。
新栽種成活的茶樹第一年就能出貨,之后每年產量還會逐漸增加。
實際上,桑田的種植面積也擴大了許多,但3年后這些桑田才能產第一茬桑葉,因而目前不顯山不露水。
瓷窯數量一年翻一番。
目的明確,追求流程化、廉價化,主攻歐洲的下沉市場,要讓最普通的歐陸工人家里也能擁有一套東方瓷器。
瓷器背面統一印四個漢字:以人為本。
……
歐洲諸國不是傻子,現狀很尷尬。
但無奈。
一,本國的海關稅增加了。
二,國內對東方商品充滿熱情。
三,部分貴族入股海貿生意,而且從中獲得了巨大收益。
四,各國之間很難團結。
在眾多因素的加成下,各國幾只能表態:支持本國商人進口茶絲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