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鮮吃遍天。
好用,就一直用。
……
當秋明地區的第一場降雪來臨時~
林淮生果斷下令撤軍,大批吳軍乘坐由蒸汽船牽引的船隊回到額爾齊斯河上游,然后步行回到伊犁過冬。
士兵用水泥在秋明遺址附近修了一座面積僅有5畝地的棱堡。
500精銳駐守其中。
吳軍蒸汽船冒著大雪在未曾全部封凍的額爾齊斯河上來回穿梭,將大批武器彈藥、糧食衣被、燃料藥品運輸到秋明。
待明年春暖花開之后,再行擴建。
想來,
慘敗的羅剎軍隊是無力在嚴寒的冬季攻下這座水泥堡壘的。
……
臘月里,西線捷報傳到蘇州府。
李郁仰天大笑,帝國大業又前進了一步,漫長的西伯利亞運輸線首尾皆被掐斷,剩余據點被自己拔除只是時間問題。
戰爭已無懸念。
將來,吳國羈縻西伯利亞會比南洋模式還粗糙。
李郁打算,除在極少數重要樞紐據點駐扎極少量正規軍之外,偌大的西伯利亞全部交給正在招募的民間探險隊。
武裝探險隊將代替帝國在這片冰封荒原上行使一切權利。
除了皮毛和黃金,帝國對西伯利亞沒有要求,也不會投入一分錢。
……
除夕,吳皇在重臣云集的酒宴上公開喊出了明年的工作重點:
跑馬圈地。
擴大貿易。
早在去年夏天,吳國第一批移民前往南亞次大陸據點、北美西海岸據點的海船就已出發。
今年春天,又派遣了第二批海船。
帝國根據《蘇州條約》所取得的海外殖民據點,加上現有殖民地、保護國,將構成一張遍布全球的財富航運網絡。
吳國處于這張網絡的中心。
最主要還是缺船。
考慮到吳廷公派匠人從撒克遜人那學到了500噸以下全套造船技術,所以缺船本質,是缺優質木材。
對應策略也簡單,到南洋去砍樹。
……
自從簽署了保護國條約后,吳廷年年催債,中南半島的各國君主拿什么還?
答案是:礦產、森林。
各國君主無需自己掏一錠銀子,只需將境內的巨木、礦產抵給吳國。
吳廷再把這些資源折價,抵給巨商。
巨商們玩命開采,他們壓根不想付工錢,全用的奴工。
擔心奴工造反,又從國內重金雇傭采礦的管理人員和武裝保安隊。
不少吳軍輕度傷殘退役士兵海外再就業,搖身一變成了南洋的保安隊長,拿不錯的年薪。
在這么一個經濟鏈條里,帝國贏,商人贏,退役士兵也贏。
三贏。
……
吳廷把南洋地區,分為兩種類型。
一,殖民地。范圍是各大島嶼。
二,半殖民地。范圍是中南半島諸國。
南洋地區的大型島嶼,尚處于原始奴隸社會。島上幾乎沒有由土著建立的統一政權,多是部落制,有領地意識,無族群意識。
中南半島各國,進入了封建社會,具備基礎文明。
這也符合文明擴散論——文明,一定從高地向四周低低逐步擴散。
這個世上沒有不擴散的文明。
所以,
周圍的被輻射低地,會和高地逐漸縮小文明差距。
最終,他們還會向高地發起挑戰,甚至有可能成功。
大唐末期的亂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李郁認為:
文明擴散的趨勢無可阻擋,技術的絕對保密期不會超過20年。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高級文明內植入一些東西。就像是巧克力,人吃了幸福,狗吃了會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