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承平,歐亞貿易持續發展。
廣州港因此獲利最重,儼然世界中心,碼頭附近各類倉庫綿延十余里,白帆如雨點,商賈如蟑螂。
巡撫福成在公文里喜滋滋地告訴陛下:
全世界的金銀,正在源源不斷流入帝國!廣州港每月的交易額,可以為陛下熔鑄一座25丈的純金塑像。
……
每天傍晚,由荷槍實彈的士兵押運交易貨款送進城內的大型金庫。
廣州城內終日熙熙攘攘,店鋪寸土寸金。
尤其是原滿城土地,一座花園宅子的價格已是原先的10倍。
更有一個好兆頭~
誰也沒想到,紙鈔先在境外打響了。
不少外商攜帶紙鈔吳元前來交易。
如今的廣州,紙鈔通行無阻。無論是吃飯還是吃雞,紙鈔等同于銀幣無人拒收。
老廣敢為天下先的品格表現的淋漓盡致。
……
江南商人酸溜溜的表示:
“我們奮斗十年的成果,被老廣吃了。”
浙江的寧波港和江蘇的金山港雖然發展的也不錯,但和廣州港比起來就顯得很寒酸。
私底下~
江浙部分商人開始琢磨另辟蹊徑,他們游說朝廷加大投入,重視長江——伊洛瓦底江通道。
理由也很充分,繞開馬六甲海峽!
帝國需要一條戰略備份路線。
……
1787年.
帝國財政收入6億兩白銀,其中海關稅、工商稅是大頭。非財政收入3000萬兩,主要來自殖民地半殖民地。
同時,
帝國加大了對水利、交通的投入。
熟悉的模式:
帝國出錢——商人分段承攬——招募當地農夫。
實現了長江之水四面溢出注入無數池塘。
教育投入,最為明顯。
境內初級學校的數量逐年增加,原先的一月掃盲班逐步被淘汰,改成了一年普及班,吳廷補貼一半的學費。
部分畢業生進入工商業,成為高素質學徒。
一小部分自愿報名參加北美殖民地計劃,去殖民據點待滿5年,如果沒死,回來就能成為最低階的文官或者直屬工礦的基層管理者。
……
總之,
在巨大的市場和宏大政策的雙重刺激之下,帝國的油門長期踩死。
根據工業部不完全統計,境內至少有15000臺蒸汽機正在服役。
在李郁的授意下,獲得爵位的民間巨商被批準進軍除金融之外的一切行業,包括軍工行業。
此外,民間有大量沉淀資金。
這筆數目龐大到無法統計的資金終于不再沉睡。
廣東商人集體入股南洋集團,旗下涵蓋造船、蒸汽機、燃料、帆布、繩纜、海洋運輸等業務。
江蘇商人集體入股揚子集團,旗下涵蓋采礦、火槍制造、制糖、釀酒、陶瓷、水泥、車輛、奢侈品等業務。
浙江商人集體入股東海集團,旗下涵蓋采礦、冶金、機加工、火炮制造、紡織、造紙等業務。
三大集團的崛起——意味著吳皇將皇權和文官權力主動讓渡出去了一部分。
三大集團的核心融入了帝國的貴族階層。
自此,
商人階層終于擺脫數千年的賤籍和士大夫并列。
皇帝、文官的二元格局被打破。
皇帝、文官、資本家三元格局,最終成形。
……
各地選舉糧長的問題依舊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