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郊區免費發放食物的慈善現場,甚至有多名本教區的主教蒞臨,他們站在賈伯爵身邊,向人群頻頻揮手。
看在出場費確實不錯的份上,主教們決定親自來一趟,為異教徒站臺。
兩枚金幣放在面前~請問:哪一枚是虔誠的?哪一枚是罪惡的?
答案是:
我拿走的那枚金幣是虔誠的,另一枚是罪惡的。所以我會把罪惡的那枚金幣帶回去,認真洗禮一番。
……
此時,
賈伯爵和主教們一樣慈眉善目。
不少人拿到食物后,感動的過來鞠躬行禮。
明明是致敬賈伯爵,可站在賈伯爵身邊的主教們卻集體嗨了,他們熱淚盈眶,向信徒們頻頻揮手。
這可真是一個烈火烹油,欣欣向榮的時代啊。
吳廷贏、教廷贏、巴黎窮鬼們也贏。
但是,路易十六輸了。
……
多家報社的記者拿了不菲的車馬費,參觀了慈善現場,回去后撰寫了幾十篇文字。
其中,《地中海報》一篇《以人為本》的報道最為轟動。
文字犀利,角度刁鉆。
拿吳皇和法皇對比,抨擊本國貴族的腐朽、貪婪,贊揚吳國貴族的仁慈、慷慨。
一踩一拉。
加之事實如鐵,讀者閱后極為憤怒。
無數讀者愕然發現原來自家廚房的青花瓷盤底下就印著這4個字——以人為本。
近年售往歐洲的低端瓷器都印了這行字。
吳皇埋的雷,終于爆了。
一夜之間,這4個字的含金量飆升。
于無聲處聽驚雷~
……
路易十六當局受到了來自各方的猛烈抨擊。
俗話說:
有對比才有傷害。
和東方文明一比較,法式文明簡直就是一坨答辯。
同樣氣急敗壞的還有喬治三世。他也被“吳使在境內的廣泛慈善行為”惡心到了,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漫罵和諷刺。
蘇格蘭的幾個郡還爆發了鄉紳抗稅。一切理由皆可抗稅,鄉紳們可不是軟蛋,他們有名望有民兵。
意識到不妙的兩國當局迅速出手查封相關報社,吊銷報社相關人等資質,這又招致了報界和學術界的聯合抨擊。
兩國百姓特別反感王權越界。
此起彼伏,罵聲一片。
而失業的報社相關人等,此時已經坐上了前去吳國的海船。
賈伯爵出資送他們去吳國考察,了解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自由文化,順便鍍個金避避風頭,過幾年再殺回來。
……
凡爾賽宮。
一場盛大的舞會剛剛結束。
頗具人文氣息的安茹公爵,忍不住主動找上了賈伯爵:
“閣下,恕我冒昧,你能否換一種方式執行《倫敦條約》關于返還貿易順差的方式?”
“為什么?”
“您的慈善,攪的民亂沸騰。”
“慈善難道不好嗎?”
“不好。我希望您換一種方式,比如購買本國的商品?”
賈伯爵很嚴肅的盯著他:
“親愛的公爵閣下,請您告訴我,法蘭克有什么大宗商品是鄙國所沒有的?或者不如你們的?”
……
安茹公爵語塞。
賈伯爵意味深長的問道:
“買地,你們不愿意。買大型戰列艦,你們不愿意。買造船廠,你們還是不愿意。全買東印度公司的股票,你們也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