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郊區,一處占地1500畝的區域,周圍以柵欄隔開。
木牌子用漢字寫著:
吳國工業園區,文明高地。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可進。
這是賈伯爵用貿易順差購下的土地,每畝折價2000銀元,錢全進了各國君主的腰包。
買下之后,賈伯爵繼續用順差返利在土地上搞建設。
先墊高,再找平。
先規劃,再建設。
道路十分考究,屋子和草坪錯落有致。功能分區清晰,居住區、輕工業區、市政配套區。
……
清晨,上工時刻。
在悠揚的鐘聲里,一群群精神飽滿、打扮考究的工人走進工業園區。
他們被巴黎的報紙譽為“法蘭克最幸福的工人”。
首先是工資高、待遇好,其次是環境佳、充滿了人文關懷。
工作時長僅是同期歐洲工廠的一半,收入卻高達三倍。工作之余,還能享受蘇式茶點、中式醫療,和東方人文關懷。
這就是吳國文明最好的廣告。
三級會議的影響還在發酵。
巴黎的普通市民每月購買面包的支出,已經超出了家庭總收入。
司法大臣告知路易十六:巴士底獄已經無法擴建了,除非把整個巴黎都變成巴士底。
……
巴黎到處警笛不斷。
工業園區內,卻是一片安詳。
女工們走出悶熱的車間,三五成群地走到園,坐下享用精致的小點心、加了鹽和的紅茶,欣賞圃里盛開的鮮。
腰板挺直,自信而愉悅。
“早上好,易先生。”
“你好、你好、你好。”
原江南紡廠技術員老易笑容綻放,和路過的每一個女士擁抱貼面,心里樂滋滋。
出國好啊,入鄉隨俗好啊。
老易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還能體驗賈寶玉的感覺。
紡織行業的人都知道車間里的溫度堪比火焰山,一件小褂就是人承受極點。作為車間主任的老易,每天都是幸福的,充滿干勁的。
……
亭子里,一名15歲的女工正在用古箏彈奏樂曲。
她皺眉:
“易先生,我為什么總是彈不出那個感覺”
老易走到她背后,捏住她的小手,耐心指導了一番。
雖然老易這個人彈的手法可能比談古箏更專業,但沒關系,男人最主要是自信。
一番彈琴說愛
倆人約定晚上再見。
以上的場景,只是自由羊毛廠最普通的一個生活片段。
工業園區內雇工,男女對半。
所有經歷過本國資本家摧殘的工人格外珍惜這里的生活,他們像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愛惜工業園區。
……
相比這會歐洲城市普遍糟糕的環境,工業園區可謂是一股清流。
慢慢的
工業園區附近所有地皮都漲價了。
許多略有小錢的人都搬到附近居住,只為了享受工業園區配套設施,包括但不僅限于醫療、劇院、澡堂、運動場。
況且工業園區頭頂外交光環,閑雜人等輕易不敢進入。
騎馬保安真的會開槍,打死勿論。
殺人的后果是不存在的。
沒有凡爾賽宮的書面指令,誰敢擅自闖入
……
巴黎資本家們聚會時,都說賈伯爵太文明了,白的銀子發給一群卑賤的工人,真是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