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講完之后,制片人象征性地講了兩句,然后就是演員自己討論。席勒先和墨菲斯托對了一下內心戲,小法師們也是內部對戲,然后兩方互相對了一下戲。
對完戲之后,就得跟導演說自己的感受,包括拍這段戲的時候心里在想什么,對于人物有怎樣的體會,對于對手有什么樣的看法,表演上有沒有遇到問題,有沒有覺得哪段臺詞不妥之類的。
這個過程很枯燥,簡直是沒話找話講。但席勒也知道這是必須的,尤其是對于小法師們來說。他們沒有大人那么強的抗壓能力,要是覺得別扭還繼續往下演,很容易在表情和行為上流露出對抗情緒,那也容易影響觀眾的情緒,對他們自己的精神健康也不好。
席勒這邊就只是走了一下過場,克里斯主要還是傾聽小演員們的想法。作為要和他們搭戲的人,席勒也沒走,坐在一旁聽他們跟導演討論。
“……其他的都挺好的。我們討論調查藥水的那件事的時候很自然也很愉快,去校醫院的那一段,雖然讓人有點緊張,但是我覺得很有代入感。不過就只有一個問題,我們去圖書館找來的那本圖鑒,我有點看不懂……”
“我也是。”另一個主角附和道,“就是那本厚厚的書,上面的東西太專業了,我能看懂的只有圖畫,還得指著書說的頭頭是道的,我自己都覺得假。”
“我看著也挺假的。”第三個主角說,“你的眼神明顯在說‘這都什么鬼玩意’,明顯不像是看懂了的樣子。導演說過,在劇本里,你是我們三個里最聰明的,什么書都是一看就會,所以你這一段演的不好。”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起來。克里斯有點摸不著頭腦,于是就讓他們重新演一遍。結果發現還真是這樣,那個號稱是主角里最聰明的亞裔小男孩一打開書,那眼睛里都冒蚊香圈了,哪怕是很努力的裝作看懂了的樣子,但是表情和神態,明顯就是蒙圈狀態。
“你們之前沒看過這本書嗎?”克里斯一邊說一邊叫來副導演,然后說,“不是告訴你要把他們要看的東西提前給他們看一下嗎?”
副導演也很懵。他說:“我給他們看了啊,不論是薩菲爾的筆記還是魔法生物圖鑒,提前兩個月就給他們看了,還專門找人給他們講解了。”
克里斯給他指了一下現場。副導演趕緊走過去查看,一開始還沒看出什么名堂,還以為是小演員狀態不好。直到副導演看到那本書,眼睛里也開始冒蚊香圈,克里斯才意識到不對。
他趕緊走過去,把書拿過來,翻了兩頁之后,有些痛苦地皺著眉閉上了眼睛說:“耶穌啊,這讓我想起了我在紐約大學上古代藝術史論課的時候。這都什么東西?”
席勒也有些好奇了,之前他就想看這本書,只不過來的時候已經被人借走了。他也湊過去看了看,然后不出所料的也暈字了。
席勒也屬于高級知識分子了,也不是沒看過專業性論文。上學的時候多么艱難晦澀的心理學和社會學論文他都啃過,饒是如此,他也依舊驚嘆于英文竟然可以如此排列組合。
他又把這本書仔細看了看,才發現了異常所在。這書雖然通篇在科普各類魔法生物和植物,但是所用的思維方式和行文風格,根本和魔法不沾一點邊,純純的理性邏輯思維。內容和風格的矛盾沖突太明顯,魔法師看得懂但不熟悉,科學家熟悉但看不懂。
但席勒也不得不感嘆,寫這書的人真是個奇人。道具組竟還有這樣的人才?
他沒注意到的是旁邊的克里斯的眼睛越來越亮,最后拿著書的手都有些顫抖。
“我會憑借這個被掛在名人堂上的!”他突然大喊,“我們在創造歷史!這是全新的里程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