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江橫貫江西東和西,東連鄱陽湖,來往商貫眾多,所以他們看到了大量的船。
趙與芮這時已經大概明白了南宋鑄錢和銅礦的運營,他問“巔峰期這里鑄錢幾何”
秦卓道“元豐年間公元1078年1085年,永平監鑄錢年產量高達1615萬緡1緡為1000枚,為歷史最高紀錄。”
按當時的市價,僅用面值一文計,相當于一百六十萬兩白銀,如果有二文三文面值的,則價更高。
當時元豐三年為整個兩宋的巔峰,年鑄幣五百零六萬緡,之后就每況日下。
趙與芮左右看看,身后的人距離較遠,便沉聲道“是不是我們賣多少銅料,朝廷收購多少”
“按常理說是如此。”
“如果我們煉到一千萬斤,只賣五百萬斤呢”
秦卓愣了下,片刻后問“先要交給官府三成,然后還有七百萬斤才是賣的,”
所以如果只想賣五百萬斤,那就不能明說挖到一千萬斤,因為官府還有分成。
“那要讓場監官吏成為自己人才行。”秦卓道。
“這事好辦。”趙與芮知道秦卓也曾在這里私鑄銅錢,但利潤也不高,估計是管理問題。
“現在私鑄銅錢的事多不多能賺多少”
秦卓神情一震,心想沂王真是膽大,果然要私鑄銅錢,便道“到處都是,能不能賺錢,主要看管理和工藝。”
民間鑄錢,歷朝歷代都有,確實不好管控,而且現在南宋時期更亂,私鑄錢的不要太多。
此時南宋各地非常混亂,金國,蒙古,西夏,南宋,邊界盤根交錯,像后世山東附近,經常上午歸金國,下午又歸了南宋,有時又變成蒙古的,等蒙古一走,又歸金國,接著又歸南宋。
另外湖南湖北都有這種三不管的地方,所以很多私鑄銅錢的人,都是把鑄錢的地方安置在這種三不管的地方。
但南宋這會在江西、福建和浙江是私鑄錢最多,產量最高的地方,因為大部份礦場都在江西、福建和浙江等地。
“像江西興國大冶縣就是以前北宋非常著名的官方銅錢建造工廠,而之后南宋,又為其他地區原材料,當地有鑄錢歷史和傳統。因而在其周邊卻成為了私鑄錢幣的聚集地。大量的私人鑄幣工廠就開設在他的附近,有的甚至多達數千人,規模極大,朝廷也奈何不了,因為很多官員都參與其中。”
“還有在船上鑄錢的,若有人追查,直接開船就跑,跑不掉往河里扔。”秦卓以前就是用的這招。
韓侘冑當權時,他在礦場邊上信江上安置了兩艘中型船,光明正大鑄錢,這是南宋很多小型鑄錢商用的手段,所以一般產量也不高。
老韓死后,秦卓就不敢這么干了。
“錢幣注完之后是要進行淘洗和磨砂的工序,因此這些后續加工是需要水參與其中,而在湖上的船只就是最好的加工廠。”
聽了秦卓的話,趙與芮也是大漲見識,古人為了造假錢,真是絞盡腦汁,基本有幾種方式,三不管的地方、深山地帶、船上,而最厲害的是勾結當地官員,光明正大的搞。
后世賭船的招數,不知是不是學自南宋。
他心中謀算了下“咱們重啟銅礦,不能用以前的方式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