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卓立刻看向秦東。
秦東馬上道“約一千斤。”
趙與芮沉思著,明朝的大爐子,一爐能出四五千斤,甚至有上萬斤的。
“能不能造大爐”他問。
“當然可以,以后我們增加人手,提升產量,就需要大爐。”
這邊爐子小,數目多,主要是以前以戶為單位,家家戶戶都可以進來煉銅,所以爐子比較小,數目比較多,以后趙與芮要自己弄,就沒必要這么多爐子,主要是提升容量。
“咱們是用煤炭還是木炭”趙與芮又問。
“煤炭。”
此時北方用煤炭,南方用木炭,基本都是如此,從煉鋼的質量上看,應該用木炭比較好,但木炭成本高,很多地方,也沒這么多木頭,如果用來煉鋼,大概要一百公斤木頭,才能產生一公斤鋼,成本相當貴。
江西靠近南方,但自宋遼金時代開始,四周都盛產煤炭,如后世江西高安、萍鄉、豐城、玉山,都在信州周圍。
特別玉山煤場就在鉛山礦場東北方向,距離才十幾里,礦場用的,都是當地玉山的煤炭。
趙與芮想說,把煤炭煉成焦炭,用來煉鋼是最好的,但想了想后,憑現在的技術恐怕很難實現,他也沒時間在這里手把手的教,關鍵他現在不掌權,萬一真的成功了,又泄露出去,可不是好事。
當然了,他自己也是半吊子水平,都是前世看穿越學來的,能不能成功,需要試驗多少次,他自己也沒把握。
“這些礦工都是按以前的方式在干”
“是。”
“讓他們重新招募,簽定契約,以招募仆人方式,為我們煉銅。”
“我要的是仆人式工人。”聽話的工人
以前的方式,就是百姓們自己跑到礦場來干,和礦場老板說好,煉出的銅料,交三成給朝廷,兩成給老板,其余算他們自己的。
通常礦場老板啥事都不用操心,坐擁兩成利,所以巔峰期,這里有十萬多人在煉銅,老板坐享其成,吃的滿滿。
現在趙與芮不能這么干,他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能讓礦工聽話,為他所用,還要得到大量的銅鐵,哪怕虧本都得這么干。
但想招到人,必須要有足夠的利益和好處,就是要讓別人覺得能在這里賺到錢。
秦卓為了維持這個礦的運轉,當初是虧本經營,每年血虧數千貫。
現在招募仆人制度,恐怕會虧的更多。
“如果每個月兩貫工錢,以契約形式,能不能招到人”
趙與芮在京師招仆人侍女,一個月才幾百文,但包吃住,其實花費也在兩貫以上。
“兩貫這么多”秦東也是不可思議,瞪大眼睛,顯然這價格已經比較高。
畢竟這會大宋一個吏役也才兩貫左右,很多軍士才一貫收入。
“包吃嗎”秦卓問“如果是用工,可以不包吃,如果契約仆人,可是要包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