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吃。”趙與芮重重點頭。
“包吃肯定沒問題,如果不包吃,礦工耗廢巨大,需要吃飽,用工肯做,契約未必肯。”
以前一貫收入肯做,因為沒有賣身,現在契約賣身,你還不包吃,那就要考慮了。
“如果要五萬精壯礦工,大概多少本錢。”趙與芮問。
秦卓立刻盤算起來“每人每月一貫,加上吃住的話基本可以忽略,礦洞里能住,邊上也有簡易的房子,還有村民都是附近的人,每人每月支出最少兩貫。”因為礦上的人不能吃兩頓,必須吃三頓才有力氣,還得經常有肉。
一個月十萬貫,一年一百二十萬貫。
“這么貴”趙與芮也臉色微變,嘴角都抽了起來。
想了下后,他又問“只招精壯怕有點難。”
秦卓點頭道“這邊礦工以前都是全家一起,老老少少,如果沂王不是只要全部精壯,招工比較容易,而且老人少年和婦人,可以工錢少些。”
趙與芮一直想要五萬精壯,估計是想練兵,秦卓也有點數,但五萬精壯太顯眼,而且未必能招到,畢竟以前都是全家一起出動,你只招一個,別人未必愿意。
趙與芮當然能聽明白,沉思了會,又問“若是一家一戶招,開支多少”
“我們如果包吃,老人婦人出到一二百文差不多,能干活的少年,也大概這個數,婦人和少年們,只能少吃肉,但伙食費也不低。”
“同樣五萬戶,一年開支,估計得一百五十萬貫左右。戶均約三貫”
當然,每戶如果有一個精壯,也同樣有五萬精壯。如果每戶有兩個精壯,等于有十萬精壯,但精壯工錢高,必然付出成本大。
“我們一年能賺多少”趙與芮再問。
能賺多少錢,只能按以前的數據來估算。
宋徽宗年,這個礦場年產銅五百多萬斤,但朝廷只打造了一百多萬貫銅錢。
當然,當時也是鉛山銅場的巔峰期。
其中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朝廷收購了幾乎所有的銅,但永平監當年就打造了一百多萬緡,約一億多個銅錢,所以很多銅都是沒用掉,或用在別處了。
秦卓還在計算,趙與芮道“不用這么復雜,簡單點。”
“朝廷當年收購價為每斤兩百五十文,算五百五十萬斤產量。”
“其中三成交朝廷,兩成交礦主,五成是礦工。”
“礦主應該得到一百一十萬斤,折錢二十七萬貫。”
“十萬礦工們分了約七十萬貫。”平均每月也就六百文左右,但當時物價低,一家三口一起在礦上,月收入可達兩貫,再加上還有隨同的鐵礦,鉛礦等可以售賣,百姓們也愿意干,所以后來隨著物價提升,收銅料的價錢還是兩百五十文,自然沒有人愿意干了。
其實比物價,直接點就是看米價,鉛山礦場巔峰期,元豐年間,大宋糧價為六百多文一石,礦民們當時干一個月夠買一石糧,而到紹興年鉛山礦場倒閉時,糧價為六貫一石,差距整十倍,難怪沒人干了。
現在糧價保持在兩貫一石,也是當年的三倍多。
秦卓眉開眼笑“沂王這樣算沒問題。”
但礦主還要交稅,當年的稅可不是現在秦卓這樣五千貫,當年五萬貫。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