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好歹也忍住了,不由抬頭看向莫澤,因為莫澤手上就拿著賬本。
果然,趙與莒要求看賬本。
莫澤沒辦法,只能遞給趙與莒。
去年湖田歲入一百零二萬石,最后入庫為八萬石。
除掉稅收和百姓佃戶們的收入,居然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當然,中間還有一部份做為招待費,用在外國使者身上了,這是慶元府特有的地方,沒辦法,這里是高麗和日本特使必經之地。
趙與莒看過后,立刻遞給趙與芮。
趙與芮稍微看了眼,余光看到去年慶元府全府總產量是四百十幾萬石,而總田數是兩百三十多萬畝。
如果按照雙季稻的算數,最少產量一千萬石以上。
趙與芮看到四百多萬石時,都覺得這數據假的離譜。
南宋耕地面積約七百萬頃,總產量約九十二億石,后世到50年總產量才達到二十億石,人均連南宋四分之一都沒有。
慶元府是此時南宋最大的十個府城,經濟人口都是排在前列,糧食產量只能可能就四百多萬石。
但在歷史上的理宗時期,慶元府表面數據產量一直在四百三十萬石左右浮動。
至于真實的產量,至少現在沒能人知道。
因為為了避稅,很多官員軍將和富商都會想辦藏田,和少報產量。
湖田畝產能達五六石,是因為這是官辦的,不方便造假。
此時趙與芮隨便看了眼,就把帳本還給莫澤,然后就道“現在定海水軍有五六千人。”
“每年至少要保障五萬石。”
“哪用這么多。”聶子述立刻叫了起來,表情有點激動,更是引經據典。
這會宋朝人口糧也是相當之少的,太宗時,王禹偁說“假使天下有萬僧,日食米一升,歲用絹一匹,是至儉也。”
南宋王柏說“某雖無用于世,七十六年,吃了兩百七八十石米,可謂古今之幸民。”
方回說“五口之家,人日食一升,一年食十八石。”
看看兩宋的普通人口糧,這也是窮人標準。
聶子述以這標準道,定海水軍五六千人,一年食一萬八千石足已。
趙與芮好像沒話說。
但趙與莒不滿道“聶通判說的是普通窮人百姓,魏王說的是定海水軍。”
“仁宗時,蘇州知州范仲淹曾說,春役萬人,人食三升。”
“干力氣活的,最少是普通百姓的三倍。”
“魏王說要五萬石,也算是少的了。”
聶子述打算給定海水軍每人每天一升的糧,趙與莒要三升。
聶子述理虧,因為南宋軍士的口糧,確實在兩升到三升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