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產量讓趙與芮有些驚喜,信州礦場巔峰期也不過年產五百多萬斤,但有十幾萬礦工,現在趙與芮采用連戶制,只招了五萬多戶,當然也是有十幾萬人。
經過他的精心安排和管理,產量已經快超過巔峰期。
“其中每月十六萬斤交給朝廷,朝廷每斤收購價四百五十文,得錢七萬多貫,多余的鐵、錫、鉛各賣了幾萬斤,得錢兩萬多貫,共約十萬貫。”但這里,朝廷給的是會子,給了三十幾萬會子。
這沒辦法,朝廷向來就是這樣干事,要不然以前礦場也不會倒閉,因為會子每天都在貶值。
“我們每月人工開支約十五萬貫平均約三貫一戶,主要是付給鑄錢工和苦力礦工。”
“其他開支六萬貫。”包括燃料,建設,伙食等各種,其中伙食費是超出趙與芮當初預算的,當初戶約三貫已經算進去,實際不止,還得另外貼出來。
全勇那邊,支付婦人少年的,基本以會子為主,給成年精壯,以銅錢為主。
原本他們計劃開支用不了十五萬貫,但加了鑄錢工后,開支又到了每月十五萬貫。
“我們原本準備三百人一組,共五組。”
“如果有足夠的銅料,錫料,每月可鑄錢十五萬緡。”
趙與芮這才發現自己現在的生產力有點驚人,因為他們都是鑄的大錢,只要銅料錫料足夠,按面值,每月可鑄一百萬貫。
但關鍵他們產量不夠,月產四十六萬斤,上交十六萬斤,最后三十萬斤銅,只能月鑄四萬緡左右。
月鑄銅錢面值在三十萬貫,鐵錢五萬貫。
所以實際上,全勇那邊鑄錢工前期大量沒活干,按他們銅產量,三組人就夠了。
這么算算,實際銅場每月收入為三十七萬貫鐵錢沒算,除去支出二十一萬貫,凈賺十六萬貫。
比秦卓之前預算收入還要高點。
全勇最后道,現在礦場一是銅不夠,二是鐵和其他還有多,他們鑄錢的人也多,經常休息,表哥你卻照發工資,是不是要裁減掉人
趙與芮一聽,哈,沒虧本,還賺錢了,好好“全勇,你們干的好,你這次回去后,做三件事。”
“首先不能裁人,然后給所有鑄錢工,和我們自己人,補發一下去年的年終獎,鑄錢工每人一貫,我們自己人每人五貫,你們那些管理,每人二十貫。”
全勇靜靜聽著,心想表哥有錢就亂花,哎。
“五百個組里,挑選表現最好的十個組,每組再發五百貫。”
“表哥給他們分了組,每月評比,已經發了獎金了。”全勇叫道,有點心疼錢。
“那是月比的,現在年終再比,補發去年,選十個組,每組發五百貫。”趙與芮道。
“好吧。”全勇無奈。
這下又要付出上萬貫,但秦卓和全勇也不得不承認,趙與芮舍得花錢,有賞有罰,所以他們人比以前少,產量卻不低。
“第二件事,招募一批鐵匠,給我把余下的鐵料,做鐵鍋。”
“鐵鍋分四種尺寸,從小到大,也用模具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