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農戶們只想把糖汁賣給這些大戶呢,可能就是怕運氣不好,自己做不出冰糖會血虧。
遂寧產量最高,卻是朝廷指定上貢的地方,北宋徽宗時,朝廷要求遂寧每年進貢五千斤冰糖,結果當地完全不能辦到,為了擴爭產量,大量曬霜,結果好多沒有糖霜形成,最后有一半農戶因此破產,到南宋王灼編寫“糖霜譜”時,遂寧還沒有恢復元氣,每年進貢朝廷的冰糖數量只穩定在三千斤左右。
冰糖因為耐儲藏,產量少,價格不但貴,臨安城有時還買不到。
想想大宋皇室每年只有三千斤,皇宮里用用勉強夠,連趙與芮這種宗室藩王都沒的用。
遂寧的產量是供給朝廷的,所以秦家只到福唐和番禺或四明去進貨,就這樣還得看運氣,因為產量少,可能你還沒去,別人已經買走了。
秦卓道“冰糖在當地賣五百文一斤,拿到兩浙江南和京師,最少一貫一斤。”
“賣到日本和高麗,可達五貫一斤。”
“也有海商賣往大食南洋等地,同樣價格驚人。”
趙與芮沒想到現在的冰糖這么貴,沒辦法,物以希為貴。
這會南宋大部份普通百姓都是吃飴糖,這是用大麥、小麥、粟或玉蜀黍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而制成,類似于麥芽糖。
條件好點的,像魏王府趙與芮他們就吃沙糖,一種液態糖,并不是真的沙粒狀,不易保存很久。
而冰糖保存時間長,產量又少,所以非常貴。
原本要等到元朝統一福建后,朝中有埃及人,大汗遺之至此城溫敢城,指今永春或永安,授民以制糖術,用一種樹灰制造,加入堿性樹灰后,酸性被中和,便會很快凝結,形成固體。這一技術很快被推廣到福建各地。
由埃及人帶來了新的技術后,完美解決了結粒問題,真正出現如沙粒般的沙糖,冰糖價錢這才降下來。
“這個糖,很賺錢啊。”趙與芮這時意味深長對秦卓道。
秦卓苦笑“當然賺錢,但是產量低啊,也貴啊。”
飴糖都不是家家百姓能吃的起的。
古代老百姓燒菜都不怎么放糖,放不起,真的放不起,這是大戶人家和官勛士紳們的專利。
“四明現在歸誰”趙與芮問。
后世四明就是歸他的慶元府的,但現在可不一定。
果然,秦卓說,四明現在屬于紹興府。
“想辦法弄點糖戶過來,有多少,弄多少。”
秦卓愣了下,不知道魏王弄的意思是什么
“糖霜戶制做糖霜有風險,一旦不能結晶,甚至要虧本,是不是這樣”
“是的。”
“風險本王承擔,給他們保底工錢,無論出不出冰糖,都有工錢,應該都會愿意過來。”
秦卓道“若是大王愿意承擔風險,我想家家戶戶都愿意過來,只是,他們這樣會不會不用心制糖”
“我自有辦法,只要能帶他們一起致富,他們會認真干活的。”
秦卓立馬應了,轉身就安排人去四明,鼓動那邊霜糖戶到定海來。
但這么多人安置在什么地方,卻是個問題。
不多時,眾人來到海邊港口,看著港口長長一隊船,現在都歸趙與芮,趙與芮還是比較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