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他們正好在鄞江最北端,對面有個島嶼清晰可見。
趙與芮當即就問“對面是什么島可有人”
秦卓扭頭看看秦越。
秦越常住定海縣和慶元府,相當了解。
“回大王,那是金墉島,島上大概有一千多戶,還有個烽火臺。”
金塘島位于舟山群島西端,是舟山群島第四大島,東距舟山島625公里,南距慶元府北侖35公里。
陸域面積7735平方公里,最高點仙人山海拔4559米。海岸線長4952公里。
島呈南北走向,長135公里,寬9公里,宋朝在這里設了金塘鄉,它是舟山有名的糧食產區,土地肥沃,是舟山第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島。
南宋在舟山附近設了十幾個烽火臺,用來海上報警,金塘島上也有一個,但沒有駐軍,若有敵情,由百姓點燃。
但他現在有個問題,以前金塘島歸定海縣,后來又劃歸昌國縣,當然,不管哪個縣,他都是慶元府管的。
趙與芮心中微動“走,上島看看。”
當下他帶了人坐上船,先沿著金塘島轉了一圈,主要看登陸點。
結果發現,金塘島南部全部是山巖臨海,無處靠岸,西部是糧田所在,很多年前就被筑起兩條大塘今大浦塘的內塘,北部和南部一樣。
整個金塘島就西北部與大鵬山島交界處可以登陸。
船到這邊后,可以看到很多沿海和當地百姓在捕捉海產,后世的金塘大橋就是從這里經過。
上島之后趙與芮發現這地方太好了。
金塘島東、北、南三面環山,耕地集中在中南部的大豐、柳行和山潭一帶。
地形特點與其他島嶼不同,故俗語稱“舟山田包山,唯有金塘山包田“。
三面環山,田在中間,簡直是天然的防守屏障,這些高山還防著臺風,效果不要太好。
只要把西側登島處一封,島內搞大炮都沒有人知道。
趙與芮一眼就看中了金塘島,但島內還有一千多戶百姓要解決。
不幾日,有消息傳到趙與芮這。
金墉島有民一千一百四十戶,四千六百多人,其中有個都副保正南宋制250戶為一都保,叫常安。
此人常年在海上經商,年輕時以大鵬山島的特產海瓜子,販運到臨安,賺了第一桶金。
后來越來越發達,在臨安和定海都開了商鋪,主營海產品。
南宋時土地兼并是非常嚴重的,官員也好,有錢人也好,一有錢就開始買土地。
這家伙也是,經常在金塘島買地。
金塘島土地肥沃,很多人一輩子沒去過其他地方,就在島四周,外面的人也不知道這島的土糧田這么好,二十多年下來,常安手上屯積了五千多畝,島上有兩個都保共五百多戶都是他家佃戶,種的是他的田。
這家伙可謂島上第一大富戶,因為有都副保正的身份,同時還是昌國縣的吏役。
前段時間,定海新知縣下狠手嚴罰定海役吏,他身為昌國縣的吏役也有所聞,當時還心想,還好我們被劃到昌國了。
但這件事后,突然傳出一個驚天消息,慶元府要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