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趙與芮再看到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就是個早期的噴火器,下面是個熟銅打造的柜子,柜子里裝滿了猛火油,下有4腳,上有4個銅管,管上橫置唧筒,與油柜相通,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唧筒前部裝有“火樓”,內盛引火藥。發射時,用燒紅的烙錐點燃“火樓”中的引火藥,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壓縮空氣,使猛火洞經過“火樓”噴出時,遇熱點燃,成烈焰,用以燒傷敵人和焚毀戰具,或在水戰時焚燒浮橋、戰艦。還有一種用于守城戰和水戰的小型噴火器,用銅葫蘆代替油柜,以便于攜帶、移動。
猛火油柜就是噴出火焰來燒對面,射程最近,大概十步左右。
這個在水戰上有點雞肋,因為近距離后,弓箭的威力不比這玩意差,你還得擔心燒到自己的船。
南宋中后期,很多水軍都不用,還把油柜給賣了,因為這是熟銅做的,又沉又重,很值錢。
馮德山七艘船過來時,只有兩部猛火油柜,其他早賣了。
趙與芮專門了看了猛火油,居然就是石油。
中原王朝其實很早也在用石油,但發揮最多最大的時期,是五代十國和金遼元,反而到了明朝之后,用石油的少了。
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里,正式為其取名叫石油。
這玩意用來做燃燒彈不錯,但南宋水軍為什么會賣猛火油柜,就是因為有柜沒石油。
南宋石油產量很少,以前全靠占城今越南進貢過來。
看完水軍所有裝備,趙與芮對宋朝戰力也有了了解,其實從配置上看,宋朝水軍已經非常強大。
兩百步外以床子弩,百步內用霹靂炮,接著就是弓箭,三十步內用砲車投石機,十步內還有噴火器,簡直一環套一環。
如果宋軍每支軍隊都有這樣的配置,士氣可用,糧餉充足,哪有金國和蒙古的事
但最大的問題,除了軍心士氣之外,糧餉不足之外,就是火藥威力不夠,火藥產量不夠,猛火油產量遠遠不夠。
火器是好用,但兩宋舉國產量都不足以支持長期的戰爭,這也是他們為什么每年要從日本進口大量的硝石,硫磺。
而且這會的火藥真的沒法和后世比,這時的火藥在配制時都會加入各種助燃物質和有毒物質以增加其威力,如艾草、油脂、桐油、瀝青以及各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草烏頭和砒霜,簡直亂七八糟,配料越多,火藥威力反而越弱。
事實上從蒙古進攻南宋過程來看,如果不野戰,只是守城,打襄陽也好,打釣魚城也好,只要宋軍敢守,能守,幾乎是不可能攻破的。
南宋這些火器只要有無限的支持,對攻城方來方就是災難。
看過宋朝水軍裝備,趙與芮也發現比李全這些地方軍頭的強多了,李全這些地方軍頭不注重工匠,也沒多少工匠,更極少擁有火器,在水戰時,和官軍還是有些差距。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