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床子弩分步兵用和水軍用,步兵用又稱三弓床弩,最大射程可達五百步以上,也有說能達千步左右,但要三十人一起拉,非常麻煩。遼軍將領蕭撻凜便是被600多米外宋軍陣地的兩米巨箭射殺,最終雙方簽訂著名的“澶淵之盟”。
水軍用的是絞車型床弩,需六七人操作,最大射程三百多步,最好殺傷距離約兩百五十步。
趙與芮還看水軍試射了一發,從上箭,拉弓到射箭,大概要三十秒鐘,已經算是簡便的,但很傷體力,水軍一人裝箭,六人拉弓,每三人輪流,據他們說,大概射五輪十支箭就沒什么力氣,需要休息。
想要提高效率,首先要繼續加強他們的體能訓練,然后要想辦法做出省力的零件,或者加配人手,每弩再加六人,以十二人輪流,四輪一回合。
趙與芮看了會后,感覺以后做幾個齒輪,配點其他零件,應該能省力不少,但現在他并不打算這么干,畢竟他還沒有正式掌權,沒有成為大宋帝國的掌門人。
接著趙與芮看到霹靂炮。
1126年金兵圍攻汴京,李綱在守城時曾用霹靂炮。李綱用霹靂炮擊退金兵,“夜發霹靂炮以擊賊,軍皆驚呼”。1161年虞允文領導的采石之戰中都立下戰功,在1161年時,宋軍已經將霹靂炮裝備在水師艦船上。
這玩意已經有后世火炮的稚形,但本質上有點像大型的煙花。
里面裝了火藥和石灰。
趙與芮也看他們發了一炮,射程約百步,但因為內部沒裝石子鐵片,聲音很響,然后石灰飛撒,用來嚇嚇人還是不錯,殺傷力真是不大。
金國與兩宋開仗時,第一次遇到都吃了虧,軍士驚慌失措,又被石灰迷眼,之后慢慢就不怕了,后來金國也學會霹靂炮,更從宋朝的霹靂火球上,發明改良出震天雷。
宋朝的霹靂火球“用于竹西三節,徑一寸半無罐裂者,存節勿透。用薄瓷如鐵錢三十片,和火藥三四斤,裹竹為球。兩頭留竹寸許,球外加傅藥。”
這種霹雷火球在使用時用燒紅的烙錐引燃后用“炮”擲向敵人,“球開,聲如霹雷”,不再是靠燃燒,而是靠爆炸時的碎瓷片使敵人受傷,同時還有巨大的聲響使敵人震驚,還有煙焰熏灼。所以,這已不再是過去的燃燒類兵器,而是最原始的爆炸類兵器。如果拋射出去,就有如近代的大炸彈或手榴彈。
金國將之改良,稱為震天雷,金國發明后,又被宋人學了過來。
“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金人主要用鐵罐取代了宋人的竹罐,用鐵片代替了宋人的瓷片,“震天雷”爆炸開來,熱力可達半畝估算直徑在19米左右,但這是熱力,并不是殺傷力,彈片可穿鐵甲,時進攻金國的蒙古軍團,不怕其他武器,就怕這“震天雷”。
趙與芮拿手上試了下,大概有七八斤重,用手拋是比較沉的,拋不遠,守城時可用。
南宋的戰船上,主要用投石機來投擲,南宋這會叫砲車。
砲車分單梢砲、雙梢砲、五梢砲、七梢砲、臥車砲、虎蹲砲、旋風砲。
一桿拋竿就叫單梢,兩條木桿并一起,叫雙梢。
七梢一般用來攻城,比較大,投的遠。
趙與芮的水軍戰船上,都是五梢砲,主要就是投這震天雷也有投燃燒彈的,大概能投出三十步四十步,每船兩部砲車,一般都在船頭或船尾,兩邊是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