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島畝產四石,先扣一半的地租,再交一石的稅,當地百姓每耕一畝田,只有一石收入。
以前七千多戶,戶均兩畝,當然,也有百姓是不用種田,在曬鹽、種水果等。
平均來看,以前每戶年均兩石糧食,只能說,勉強夠吃。
但因為是在海邊,當地可以打漁,家家戶戶種有少量水果,蔬菜等,所以生活基本還算不錯,也有百姓私自屯些新田,只要朝廷沒發現,或不計較,就算他們的私田,這樣就足夠生活。
事實上,濟州這邊因為地利,私自屯的新田比較多,實際經趙與芮統計后,有數千畝,很多是官吏們指使佃戶們這么干,私占糧田。
現在趙與芮決定由兩千戶專門負責屯田,在原來的十三萬五千畝田,戶均屯二十畝,即用掉四萬多畝,余下的給后面的移民。
以南宋的兩浙種田經驗,有望達到兩浙的畝產五石或六石,現在按五石計。
地租五成,趙與芮另收稅畝五斗,比原來少了足足一半。
兩千戶百姓們聽到都相當高興,紛紛盛贊嚴東家英明仁厚。
趙與芮最終目標是在濟州島屯田三十萬畝。
這樣趙與芮年收糧能達七八十萬石。
其中十萬石運給高麗。
另兩邊建兩個港口的四千戶,趙與芮采用的是給工錢,和供吃的方式。
每戶每個精壯勞動力月工錢一貫會子,其余中老年、婦人和大點的少年給幾百文,平均每戶給到四貫會子,約一貫多銅錢。
這樣工錢開支是每月五貫,全年在六萬貫銅錢內。
這四千戶兩萬多人包吃大概每月要糧一萬石按兩斤每人每天平均,這個算是相當高了,畢竟南宋這時好多人,人均每天只有一升糧。一斤多
這四千戶里,不能干重力活的和少年們,要求在家里種點蔬菜、水果什么。
這樣消耗糧食為年十二萬石,加上平時的海產品,蔬菜,趙與芮肉類什么,另外要支出四百貫,年五千貫。
也就是說,趙與芮養著這四千戶,專門建港建城,年開支是六萬多貫,加十二萬石糧。
這宋朝比養四千當兵都高,但趙與芮要養著他們,這以后就是他濟州島的建設大軍,后期的鐵匠鋪,船廠,船塢各種都要他們來建設,從各地來的工匠,陸續將加入他們之中。
以后他們會形成一個類似后世建設公司,專門在濟州島上負責基建。
此時濟州島原居民還有一千多戶,這一千多戶里包括上百戶遼人。
這一千多戶將負責養馬,跟遼人學著養馬。
濟州是元蒙的產馬盛地,元朝滅亡后,島上還有數萬匹優質戰馬,之后高麗和大明交易進貢,都是用這里的馬,而老朱居然不要濟州島。
和前面一樣,趙與芮不用他們屯田種菜,各戶專心養馬,每戶每月供糧兩石。
另外不給工錢,但養出的戰馬,趙與芮以每匹十貫銅錢價收購。
這個價在南宋是相當低的,但在濟州島算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