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趙溍、趙平都下放地方為知縣。
六七月份趙與芮在大宋各路更換了大量的縣官和府州官。
他于登基之初先換路級重要官員,主要是試探下面的服從力。
結果發現效果很好,此時還沒到南宋末期,中\\央還是比較有威望,下面沒有人敢挑戰朝廷中樞的。
各地軍政大員接到圣旨后,都是老老實實移換。
三四五月份主要是招募新軍,固定餉銀,穩住軍心。
同時由新任地方大員,推薦各縣各州各府的適合人選。
整個六月份趙與芮都在查看中書省關于各地地方官員的評估和資料,特別一些以前被免掉的,他要看看為什么被免,什么理由被免。
南宋官員資料簡介這東西,不敢說百分之百真實,但肯定比,恩,比明末要強上很多,靠譜很多。
然后趙與芮再配合看其他人的推薦,兩相比較之后,基本什么官員能用,什么官員不能用就有點數了。
像魏了翁,崔與之,李宗勉、杜杲、趙葵這些人的推薦都基本是有大才的。
趙葵當年向史彌遠推薦的呂文德和余玠可是撐起南宋半壁江山。
崔與之推薦的文官都是相當優秀,肯定都是正直清廉并且有才能的人,而且他喜歡推薦文官,不怎么推薦武將。
七月份開始,趙與芮大面積更換地方縣官和州府官員。
包括很多地方提舉。
提舉這職位,主要集中的鑄錢,茶鹽、榷酒、市舶等賺錢的部門,必須要用正直清廉,且有才能的人。
但南宋現在的局面,僅換基層官員還是不夠的。
趙與芮自己在定海縣干過,李宗勉任定海縣令,全縣役員可以不給他面子,甚至可以架空縣令,市舶司的吏員貪腐起來,提舉都不知道。
整個封建皇朝,也只有南宋基層會有這種奇葩局面出現,也只有南宋的胥吏敢“自號立地知縣”。
于是更大的改制,已經在趙與芮腦海中醞釀起來。
通常來說,后人站在前人的經驗上,無論什么事,效率會越來越高。
當然,也有反著來的,比如明朝宗室制度,就比兩宋還拉垮一百倍。
但有些后世優秀的制度,是可以學習的。
寶慶元年八月初二,臨安城皇城大慶殿。
趙與芮看著滿朝文武,心中還是比較痛快。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