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只狼咬過你,但前面又來了只虎,現在只你有先和狼聯手,才能暫時保住小命,抵抗住虎,你怎么辦”
彭義斌沒有猶豫“末將認為,當安撫金國,先共抗蒙古。”
“好。”趙與芮拍案而起。
接著趙與芮面授機誼。
朝廷要以東平為據點,和金國私下交易。
從東平往西南就是曹州,陸路可以進入河南金國腹地,與開封都不遠。
東平邊上還有重要的水驛道,往東連接青州可入海,往南可到兩淮。
朝廷的船現在兩邊都能走,但邳州和徐州還在金國手上,如果走這條路,和金通商就太明顯了。
為了保密,還是走青州。
然后從青州到東平,再由東平到南陽湖,雙方在南陽湖交易。
“朝廷現在還不能公然稱和金國交易,所以如果被人發現和舉報,你要出來背禍。”
“到時就說是你彭義斌自己和金國交易。”
“彭義斌,你愿不愿替朕背黑鍋”
彭義斌大聲道“末將愿一力承擔。”
“好。”趙與芮扶著他的肩膀也大聲道“濟南侯守好山東就是大功,將來朝廷北伐之日,朕再與你痛飲一場。”
彭義斌激動的熱淚盈眶,他不怎么會說話,反正就是感覺皇帝人很好,和皇帝談的來。
趙與芮最后又問,東平守將是誰
彭義斌說是嚴實,原金人,先降蒙古,又降了他。
趙與芮臉色微變“這種人朝三暮四,不能信任,他上次能降你,將來還能降蒙古”
“你要么除掉他,若是不愿意,讓他去守臨清,東平一定要換成你的人,所有兵馬,要用你自己人。”
“末將遵旨。”彭義斌還是心軟,心里只想著把嚴實調防臨清,也沒想除掉嚴實。
臨走前,皇帝讓他回山東后,配合趙與芮的人訓練整頓兵馬,逐步消減嚴實兵權,修固青州,濟南等地城防,屯田養馬,做好備戰。
彭義斌一一答應。
大散關為周朝散國之關隘,故稱散關,為關中四關之一,位于后世寶雞市南郊秦嶺北麓,自古為“川陜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于富平之戰失敗后,宋將吳玠收拾殘兵,屯據和尚原,剛立好柵寨,金兵已至原下。
有人勸吳移屯漢中,保住入蜀之關口,吳認為“我保此,敵決不敢越我而進堅壁臨之,彼懼吾躡其后,是所以保蜀也。”果然打敗了來犯的金兵。
次年五月,金沒立郎君及別將烏魯折合,分兩路入寇,吳派吳璘、雷仲等,將勁兵用“駐隊矢”迎敵。并用騎兵斷其糧道,共交鋒三十多次,完顏宗弼中箭而敗退,此役宋軍大勝。
南宋因為牢牢守著大散關,奠定了后面的紹興議和的地界。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與金議和,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紹興和議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系,成為兩宋在靖康之恥后的另一個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