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關身為關中四關,從中原進蜀必須要走這里,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支撐著南宋在秦嶺北部的防線。
但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堡壘。
關鍵還是要看守關的人是誰。
吳階吳璘在時,金兵不能破關。
但前幾年金兵來攻,守將王立不戰而逃,直接棄了大散關,之后拖雷來了之后,又被打破了大散關,牢不可破的大散關,變的像菜市場一樣,誰都可以進來。
正因為知道大散關和四川的重要,趙與芮掌權之后,立刻撤換了原四川制置使,史彌遠的心腹鄭損。
趙與芮對鄭損毫無印象,也不知道他才能如何,但鄭損是史彌遠心腹,而且崔與之是南宋名臣,他肯定優先使用崔與之。
而歷史上正是鄭損這廢物放棄了關外五州,讓拖雷輕易的打破了大散關。
所以趙與芮陰錯陽差之下,反而是換對了人。
但現在的問題是,崔與之已經不年輕了。
寶慶元年六月。
年近六十七歲的崔與之,在兩個年青人的攙扶下,站到大散關的城頭。
歷史上崔與之八十多歲還去平叛,所以這會精神還是不錯。
但大散關海拔一千兩百多米,他爬上來后,也有點氣喘吁吁,站在原地半天沒有說話。
扶著他的兩個青年,正是孟珙和孟璋兄弟倆。
此時崔與之正眺望大散關,他身邊是孟珙兄弟,身后是大散關守將,準備將張宣。
幾年后,拖雷派速不罕借道入川,正是已經升為沔州都統的張宣,怒斬來使,因為張宣也知道,唇亡齒寒,不能借道給蒙軍。
“崔制府,您看東側就是和尚原,當年吳帥就在此大敗金兵,和尚原四周陡峭,頂上寬平,是屯兵戍守的險地,西側盡是懸崖,底下深達”
張宣正在向崔與之介紹大散關。
崔與之之前擔任過一次四川制置使,張宣就是在他手下提拔起來的。
但過了這么多年回來再看,大散關沒多少變化,反而略有破敗。
但這也不能怪張宣,朝廷向來對四川沒什么支持,四川是南宋唯一朝廷認可,可以自己鑄造鐵錢的地方。
南宋時,四川相對比較自治,駐守的帥臣們更像封疆大吏,可以鑄錢,可以隨意征兵練兵,隨意屯田,一切不需要上報朝廷就可以自己干,主要就是朝廷離這里比較遠,也沒什么支持力度。
至于發軍餉什么就別想了,都是四川當地自籌,四川還有獨自的財政系統,叫總領所,和朝廷是分開,自己運轉,自己支出,積余的錢糧和稅收不用上交朝廷,只要報個數字就行。
現在趙與芮十分看重四川,崔與之聽著張宣的解說,腦海里卻閃起孟珙帶來皇帝的信。
皇帝說,守四川,就是守人口,千萬不要讓蒙古和金人掠奪和屠殺咱們的人口。
城池可以丟,百姓一定要保。
保住百姓,就是保住生產力,保住兵源,保住希望。
崔與之對皇帝這些話,深以為然,也正是被皇帝這些話打動了他,他才愿意重新出山。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