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缺錢又缺銅,當年和北宋打仗,迫使北宋求和,北宋每年以“歲賜”的名義向西夏進貢銀七萬二千兩,折算成銅錢大概是二十五萬貫,絹帛十五萬匹,茶葉十三萬斤,這些都是西夏急缺的,西夏國內幾乎一直都在用兩宋的銅錢和鐵錢,自己造的很少,而且他自己造的錢,出了西夏就不被承認。
但宋錢到蒙古,金,大理,甚至日本,高麗和南洋等地,到處都能用。
于是在今年六月,大宋與西夏簽定了新的盟約,共抗蒙古,通商共利。
因為張公輔七策里第二條就是堅盟信以紓國難,所以李德旺這次打算堅守盟約。
兩國盟約規定,西夏每年交易大宋兩萬匹戰馬。
大宋每年給西夏銅鐵錢各二十萬貫。
白糖十萬斤,茶葉三萬斤,絹帛一萬匹。
此時好的西馬大概五十貫以上一匹,西夏兩萬戰馬,價值一百萬到一百三十萬貫之間。
大宋給的物貨,按市場價還略高,實際價值肯定遠遠不如戰馬,雙方都比較滿意。
因張公輔七策中第六策為崇節儉以裕軍儲,所以李德旺對茶葉和絹帛要求都降低,除了少量賜給勛貴和王室自用,其余的包括現在最受歡迎的白糖,都拿來在市場上賣,以籌措軍資。
不得不說,李德旺這個西夏皇帝也算是和完顏守緒一樣,拼了命的想反抗蒙古。
西夏是此時三國中最大的產馬地,年均保有戰馬達五十萬匹。
其輔郡西涼府“善水草,益畜牧“,素有“涼州畜牧甲天下“之譽以“涼州“為代表的河西右廂地區是西夏最大的官營馬場,即使到了現在西夏末期,年產優質戰馬近六萬匹。
此次高智耀奉命運送第一批優質戰馬五千匹,前往金國境內交易,雙方約定在狄道縣中。
當時高智耀還很納悶。
因為此時臨兆府屬金國境內,狄道縣更是金國臨兆府府治所在。
他想不明白,為啥金人能同意宋人在在此交易。
等他到了蘭州之后,高智耀簡直目瞪口呆。
一路過來,幾乎看不到有什么人煙,往往幾十里才能看到一些零散的百姓。
高智耀一直在西涼管理馬政,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連忙招來當地一個百姓,一問之下才知道,前段時間宋人和金國打了一仗,然后好像宋人占了這里,正到處遷民往宋境去。
高智耀愣了下,宋人幾時也會干這事
自從北宋和西夏遼國以及后來的金國打仗以來,宋人很少以官方名義遷移百姓。
反而是這些游牧民族最喜歡打進來后干這事。
現在宋人新皇帝居然懂得遷移百姓,這讓高智耀很稀奇。
但隨著他馬隊的深入,高智耀越來越震驚。
狄道縣距離宋境較近,距離西夏較遠,之所以他們愿意送過來,因為他們全是馬。
身為臨洮府府治所在,狄道縣原本有數萬戶百姓,是金國西路最繁華的一個縣,來往西夏和金國的商人,包括宋國商人都會在這經過。
可等高智耀進入狄道縣內,沿路看不到一點生氣,也沒有看到有一個活人。
整個狄道縣內靜悄悄的,路上連條狗都看不到。
要不是知道宋人以天朝上國仁義自居,他都懷疑,這邊的人全被宋人屠了。
“高大人,這不對勁啊,一路過來都看不到人宋人會不會使詐”身邊這時有親隨過來,小心的問道。
高智耀沉聲道“應該不會,兩國已經正式簽定了盟約,他們以后還要不要戰馬了”
那人猶豫了下,咬牙道“賣戰馬與宋,不是強敵而弱我”
高智耀立刻道“蒙古現在才是咱們的敵人。”
他抬頭看了眼四周的密密麻麻的馬隊,苦笑道“若不趁現在和宋人換些錢物,難道等將來在戰場上被蒙古人白白奪去”
隨從無語,低頭不再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