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彌遠當時給陸子遹是一畝十貫買田。
陸子遹給百姓五貫一畝,自己還私吞了五貫每畝。
有百姓不服,想進京告御狀,陸子遹帶著人截攔,燒掉百姓的房屋,抓拿百姓后關入學習班,灌以尿糞,逼寫獻契,而且陸子遹一毛錢都不給他們。
陸子遹在溧陽犯的罪,簡直罄竹難書,天理難容。
趙與芮在查抄史彌遠糧田時,才知道這件事情。
借這次消減官員的機會,趙與芮把這種官員直接就是抄家問斬,都不用審判的。
趙與芮態度很明顯,對消除散官和奉祠的官員,態度比較溫和,逐步來。
對這批在崗的官員,朝廷直接暴力裁減,老老實實愿意回老家的也就算了,不老實的,直接找個借口抓起來。
這些人基本都是原先地方的貪官污吏,沒什么好情面可講,能殺就殺一批。
另外,除了裁減官員,皇帝還要求,分批次在全國裁減共四十萬吏役。
他對吏役十分厭惡,表示要和定海縣一樣,痛下殺手,每縣吏役定員額,裁減一大批,新招一批,全國控制在每縣府一百到兩百左右,總數約十五萬。
新招吏役,以地方駐軍軍將的軍屬親戚為主。
各地若有人有異議,直接殺。
皇帝要大動兵戈,殺一批在職吏役,甚至少量官員,確實震驚眾大臣。
因為兩宋有不殺士大夫的傳統。
但皇帝也說了啊,現在大宋很多官員不是進士路,是蔭補和買官來的,不算士大夫,可以殺,必須要殺。
殺文官,就是要起警示作用,讓天下官員知道皇帝的做事風格。
你們再不好好干,朕專殺士大夫。
更重要的是,兩宋花錢的大頭就是因為這些官吏的貪贓枉法。
趙與芮打算在軍事上年預算四千萬貫,占整個朝廷收入的三分之一還多,已經相當可怕。
但兩宋朝廷以前花錢的大頭還不是這些。
官員的薪水也只占了軍費一半左右。
更多開支都是用的不明不白,比如前面說過,嘉定十七年,建康水軍船只維護用了三十萬貫,都可以直接買新的大船幾十艘,中型上百艘。
實際用了多少現在是沒人知道,反正當地的官員肯定吃的肥水十足。
兩宋朝廷中這樣不明不白的花費才是大頭,各地都有這種情況,鑄錢還能大量虧本,鑄錢的官員們卻賺的盆滿缽滿。
所以趙與芮要整頓官場,大殺吏役。
這也是削減開支的辦法之一。
至少剛換上來的官員和吏役,會收斂點。
當然,官員人品是主因,制度又是更重要的東西,這些制度,還要靠趙與芮慢慢制定,逐步完善。
當天皇帝召集群臣,基本定下了明年要辦的四件大事,裁減官員,消減開支,開發大員,加大和周邊各國的商貿,特別是和西夏換戰馬的事。
第二天起,一道道詔書和通文開始下發各路。
寶慶二年,趙與芮對大宋王朝開始重大的改制,整頓全國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