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與芮改制還是比較大。
路里和朝廷一樣設六部六司,其中江南兩路現在多了幾個司,是為試點。
三年后,各路也要設這幾個司,官員人數和編制都預先準備著。
各府,各州,各軍,各縣也是如此。
以前縣級以下沒有這六房,明朝有六房,而且只是吏,現在都改成為官。
即縣以下,有縣令,主薄,縣尉,和六房主事戶、禮、兵、刑、工、吏,九個官員。
一個縣,不管大縣小縣,全是九個官員。
所有軍,改為縣或州,官員數相同。
州府有知府知州、同知、通判,推官,和六曹戶、禮、兵、刑、工、吏主事,每曹設副職兩人,共二十二個官員。
路一級有制置使,副使2人,十司郎中戶、禮、兵、刑、工、吏、商、火器、稅、市舶有港口的路每司下面有一到兩三個科,設科主事,副主事,路一級大概有八十到一百個官員。
以前的鑄錢也好,鹽茶也好,轉運使,安撫使按察使也好,各種提舉提點亂七八糟的官職都沒有了,全部并入各路的十司中。
另外有些地方是兩路并一路的。
這樣鄧若水最后道,通過改制,大宋地方官員一萬三千多,加上京城各部官員,約一萬四千不到。
按照現在的月錢,定編定薪之后,朝廷年開支約一千三百多萬貫。
“這是按平均八十貫月錢的高薪定的,其實上應該不會有這么多。”鄧若水道“加上各種補貼,實物,一年肯定可以控制在兩千萬貫左右。”
月八十貫,是相當高的月錢,但趙與芮要考慮到中高級官員的福利,比如在職田,絲絹棉等開銷,所以先往高里算。
你再想想前面奉祠和散官兩種只拿錢不干事的官員加起來,就接近千萬貫,這么想想,在職的一年開支兩千萬貫也不算多。
葛洪立刻道“陛下這是又要消減官員”
“消不了多少。”趙與芮道,剛剛說的三萬多官員,也括了武官。
現在武官不在里面,只說文官。
文官大概只需消減四千多人。
具體的消減,由各路各州府自己決定,先上報,再由皇帝來批。
因為目前全國各路各府州都基本換了主官,絕大部份都是能干事,愿意干事的人在。
縣一級沒有消減,還要增加,很多官員可能到縣下去。
不得不說,皇帝這個大招還是很震撼。
剛要進入寶慶二年,皇帝就要大肆消減在職官員和散官。
“一定要定編定崗,以后根據各地人口來增加官員,人口不增,官位不能增加,一個都不能加。”皇帝這時鄭重其事的道。
此次裁減,基本會裁掉一些在當地不干事,或以前依附史彌遠的官員和貪官污吏們。
比如溧陽縣令陸子遹這種。
陸子遹是著名詩人,愛國者陸游的兒子。
但老子英雄兒子不一定是好漢,就好像秦檜的后人也有為宋朝戰死在沙場上的。
陸子遹在當溧陽縣令時,為討好史彌遠,在當地以拆遷名義強征了六千畝糧田送給史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