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東面的宋軍,先是三三兩兩出現,接著才是一波一波,很多人彎著腰騎在馬上,似乎比較疲憊或不適。
沒辦法,宋軍大部份是帶馬的步軍,騎術真不咋的。
也是趙與芮和西夏達成聯盟之后,西夏源源不斷的戰馬,他們鳳翔才配上大量戰馬。
這些人快馬趕到這里,很多人都跑的七上八下,還有不少人,在路上墜過馬。
前面跑來的西夏騎兵是哨騎,一波是查探蒙軍主力,一波是聯系后面宋軍。
兩波人一同跑向孟瑛他們。
“來了來了,蒙軍主力約千騎。”西面來的西夏騎兵狼狽的跑到高知耀這邊。
高知耀一臉黑線,蒙軍都到面前了,你們才回來
不過他也沒說什么,剛剛沙德爾派了十騎出去查探消息,現在回來只有三騎。
另一側的人到后向孟瑛道,宋軍后陣共三千人,兩千五百步騎,五百馬車兵其實是炮兵。
他們得到命令快速支援這邊后,來了兩千騎,還有五百步騎護著五百馬車兵在后面趕路,距離這里約二十里。
孟瑛這邊還有近百西夏騎,加上宋軍就是兩千多對一千。
應該能打打
孟瑛立刻帶人迎上去,兩邊很快匯合,對面是副將張能,帶了兩千騎,其中大部分是步兵帶馬,真正的騎兵只有五百人,正好一個營。
張能是川軍,和守大散關的張宣是族人。
鳳翔守軍,或者說四川守軍現在由三部份組成。
因為吳階兄弟在時,川軍號稱吳家軍,全是吳家的兵馬,要不是正好金國強盛,屢次攻打宋朝,換和平時期,吳家能在四川自立,再弄個蜀國。
趙與芮上臺后,先后把孟瑛的忠順軍,還有自己在濟州練的兵馬調派過來。
部份基層軍官,和所有的炮兵軍官,全是陳小刀帶來的人。
然后忠順軍和川軍混在一起,組成了現在的四川都司兵馬。
而且原本的川軍其實也分兩部,有忠義軍和朝廷軍,忠義軍是地方組織的,后來投效朝廷。
這么多系統看起來有些亂,經過趙與芮一年多的整訓和調配,目前已經融為一體。
雙方匯合之后,孟瑛是副將,張能也是副將,但孟瑛自覺年青,為了禮貌請張能指揮。
張能也不客氣,看了看前面蒙軍,開口道“只有背水一戰,靠河結陣,以騎兵護兩翼,步兵在中間。”
川軍打仗的方式還是吳璘留下的,歷史上稱之為“疊陣”。
即兵馬分四層,讓長槍兵在前面防御,蹲著不動,第二層是步兵強弓編隊,第三層是強弩,神臂弓在第四層。
等敵兵迫近到百步的距離,神臂弓先射,距離七十步時強弩發射,再近到五十步時用步弓。后來趙與芮認為南宋打法,是冷兵器的三段擊,其實相當先進。
若敵人陣腳一亂,隱蔽在兩翼的騎兵一起殺出。
為保險起見,疊陣有主陣和次陣,即使主陣被沖破,后面還有一道完全一樣的防線。
用吳璘的話說,這種陣法是專門針對金人“二酋兩大主帥兀術和撒離喝”的,“敵雖銳,不能當也”
吳玠吳璘兄弟在川中時,這套陣法屢試不爽,宋軍其他部隊也用過,打西夏打金國都經常取勝。
這套陣法有兩個關鍵,一是前面長槍兵要能擋的住,不會崩,二是對弓弩手要求高,陣中有接近七成是弓弩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