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軍這戰術在西征時挺好用的。
歷史上打南宋時就不好用了,而且打南宋時,用的大部份還是漢軍和其他仆從軍。
因為宋軍陣中弓弩挺多。
現在蒙軍打宋軍的難度更比歷史上難了幾倍不止。
訓練有素的宋軍陣中弓弩可以和蒙軍對射,在一定的距離內,還能占據上風,披甲也越來越多,再給趙與芮五年左右的時間,全軍都能披上厚重的札甲。
到時蒙軍的戰術對宋軍更沒什么效果。
但孛里海隨蒙軍西征過,重騎所向披靡,他是比較自信的。
關鍵是,他一直在觀戰,認為宋軍和嚴實張榮打到現在,已經精疲力盡,可以下場揀便宜。
他猜對了一半,嚴實和張榮真是快精疲力盡了,但宋軍良好的訓練下,還是能再戰的。
古代大部份大型戰役,能從早上打到天黑。
對防守方來說,更能占據體力的優勢。
彭義斌的兵馬有兩萬多人,每三千人一個方陣,共八個方陣。
時張榮在彭義斌北面,嚴實在彭義斌西面。
東南兩面只受到很少的波及和掠射搔擾,這兩面的宋軍基本是散步到現在,都沒什么出力。
偏偏張榮和嚴實又不經打,兩人集中兵力打兩面,還打不過宋軍,說是進攻,其實是一次次的送人頭。
就在蒙軍重騎整隊準備進攻時。
彭義斌也正站在一個高處,觀察四周。
他知道遠處有蒙軍重騎兵,蒙軍重騎兵一直沒動,讓嚴實和張榮消耗自己,顯然準備給他重重一擊。
但宋軍弓弩多,披甲率高,嚴實和張榮是上一波死一波。
當然,打到后面宋軍神臂弓射的頻率越來越慢,需要長時間休息會。
這會正是宋軍弓弩手休息的時候,箭支越來越稀。
大伙都要保持體力,不能消耗全部的力氣,要應對蒙軍的重騎兵。
站在他身邊的全禮這時道“蒙古人可能要沖了。”
連全禮都能看出來,這個時候,是很好的沖鋒時機。
前面長槍兵和嚴實張榮打了好一會,弓弩手為保持體力,射的頻率并不高,給人一種力竭的感覺。
蒙古人這會不沖才怪。
果然,全禮話音剛落,遠處蒙軍號角聲響起。
彭義斌還看到更遠的地方,嚴實的騎兵和一千金人騎兵也紛紛過去和蒙軍匯合。
“草,一起過來打咱們了。”彭義斌笑罵“看來咱們的炮終于可以用上了。”
“給他們準備上。”彭義斌這邊的火炮等到現在,就是為了給蒙古人上大招。
隨著他的聲音,陣中大量的馬車被推動起來,還有一些民夫幫忙把馬車上的箱子給抬到地上。
他面對蒙軍的陣形正面大概四五百米寬,彭義斌想了想,示意把馬車和箱子推放在中間。
然后將中間部份兵馬分派到兩側。
這樣大陣兩翼陣形更厚實,中間稍薄弱。
宋軍正在調整陣形,嚴實、阿魯達和孛里海的兵馬已經開始緩緩往前移。
“你部中間讓開,等我重騎入內,緊跟其后。”孛里海的選擇和彭義斌準備的一樣,居然要從宋軍中間沖進去。
沒辦法,彭義斌調整了陣形,明顯中間看起來薄弱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