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與芮這時想把黃自然的卷子往下面放放,把黃樸放上來。
但轉念一眼,省試已經放榜,省元也定了,這是改不了。
還好還有殿試。
他不動聲色把黃樸的卷上拿到上面,然后輕輕放到一邊。
“朕以前也沒參加過科舉,這次與兩位愛卿探討,發現我朝科舉,有利有弊,有很多地方,還要改制啊。”
得了,皇帝又要改制了。
兩位尚書趕緊道“陛下圣明。”
鄧若水是真心覺得科舉是有地方要改,而且兩宋歷代皇帝都是改來改去,做為最英明的皇帝趙與芮,豈能不改
楊長孺是知道皇帝很強勢,說要改制的東西,肯定會改,他反對也沒用。
但皇帝的改制向來很大膽,步子也比較大,兩人還是很惶恐,不知道皇帝會怎么改。
趙與芮并沒有說話,這兩年他每年都改革,今年的重點還是丈量農田。
丈量農田是得罪地主和官員的事,科舉的事還得放一放,今年要是連著科舉一起改,又要得罪所有的讀書人,雖然他不怕,但也沒有必要步子跨這么大。
他心里已經有如何改革科舉的方案,但不打算現在就說出來。
這件事說到這里,就算過去了,吏部和禮部兩位尚書知道皇帝有這個心思就好。
此時趙與芮從桌案中拿出一本書,打開書后,夾層里有張便條,正是趙與芮自己寫的東西。
今年,丈量田地,整頓鹽茶,明年,后年,重點干什么工作,他都寫在這上面,有時自己偶爾想到什么,就會添加進去,或進行刪改。
一行行小字印入眼前。
最上面他今年的工作目標,一切還是為了增加朝廷糧稅和收入。
因為無論是訓練精兵,還是維護統治,錢糧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他仔細想了想,宋末元初似乎沒有什么重要的缺糧的事件,明末時老百姓因為活不下去,到處造反,最終推翻了大明王朝,但宋朝是完蛋在無能的皇帝和元蒙手上,至少糧食不是主要的原因。
當然,普通老百姓這會也活的不是很好,趙與芮在今年完成全國糧田重新丈量后,就打算進行稅改,為百姓減賦減稅。
第二天一大早,趙與芮剛上朝就發現氣氛有些不對勁。
堂下文武官員表情怪異,很多人都在偷偷打量皇帝。
以前官員們通常不也輕易抬頭看皇帝,因為這樣不禮貌,大多數官員也不敢。
今天好多人在偷看皇帝。
趙與芮不動聲色坐著。
邊上黃裳先叫了起來,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他聲音剛落,臣有本奏,人群中站出一人。
大伙定睛看去,正是原潭州觀察推官王邁,現戶部員外郎王邁。
王邁出來后,二話不說,撲通,重重跪在地上,然后咚咚咚,當著文武百官的面,重重對著地上磕了幾個頭,等抬起頭時,額頭通紅,隱隱有了血跡。
嘶,四周一片驚訝,很多人臉色大變。
王邁可算有名的清官,正直無私,自趙與芮登基后,還沒有類似的官員這么干過。
因為通常來說,如果一個官聲官名不錯的官員血柬皇帝,證明皇帝多半是昏君。
“臣請陛下,立斬錢宏祖,停止全國丈量糧田。”王邁開口直接要斬錢宏祖,但四周嘩然,這等于擺明是指向皇帝。
人家錢宏祖,還不是為皇帝馬前卒,先在福建干起來的。
人群中喬行簡和秦卓同時眉頭一揚,想站出來反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