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三年九月,大宋全國爆發錢莊大雷的同時,馬光祖來到松江鹽場。
馬光祖是趙與芮為皇帝的第一屆進士,考的也是經義科。
原歷史他可沒進前三,這次因為策寫的好,被皇帝趙與芮親點為榜眼。
并有機會單獨和皇帝共進晚餐和交流。
馬光祖這人在歷史上的表現也是相當出色的,先后三次知建康府。
第一次到建康,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錢20萬緡支犒軍民;削減租稅,養鰥寡孤疾之人;招兵置寨,給錢助諸軍婚嫁;屬縣稅折收絲綿絹帛,倚閣除免以數萬計;興學校,禮賢才,僚屬皆極一時之選,在寶佑五年,建康大雪,他自己捐錢30萬緡賑濟軍民。但他為什么這么有錢,不知是不是官紳地主出身。
之后擔任一會沿海制置使,然后第二次又知建康,他寬養民力,興廢起壞,免除前政虧欠錢百余萬緡,罷減漁利稅課,賜益于民。撙節費用,建平糴倉,貯米15萬石,又為庫貯糴本200余萬緡,發糶常減于市價,以利于民。修飭武備,防拓要害,為政寬猛適宜,事存大體,邊賴以安。
連元蒙的名臣脫脫都說馬光祖治建康,逮今遺愛猶在民心,可謂能臣已。
但這次馬光祖的仕途已經完全變了。
他以殿試受到皇帝認同,點了榜眼,先為秘書郎正八品,然后到松江鹽場。
自從去年決定改制后,朝廷在路省一級的制置使司設了商稅司,取消了原來的提舉常平茶鹽司。
茶鹽收上來的稅款,除了自用,都統一交到各省商稅司。
而在下面府州,原先的鹽場,改為公司廠家性質,等于是改為國企。
南宋在松江有五個鹽場,分別是青村、袁浦、浦東,浦南、下砂,經過改制后,統一設成浦東鹽業公司,設五個廠。
袁密海在時,為場監,到馬光祖下來時,改為鹽使從七品,設副鹽使兩人正八品,設廠長五人從八品副廠長十人正九品,另有司丞、管勾或干,后兩者以前是役吏,現在都是從九品。
這樣浦東鹽業公司正式成為大宋國企,他們每年的利潤,除了自用開支留下,其余上交制置使商稅司。
基本是商稅司算他們的上級部門。
馬光祖能到這里來,也是在殿試中的策論中打動了皇帝。
當時殿試,朝廷出了兩道策論,一是論丈量清田的事,一是論鹽場改制的事,問利弊和自己的想法。
馬光祖引經據曲,還列舉數據,是所有進士中,唯一用數據來證明的,最后證明朝廷如果按照改制新政,朝廷的鹽稅低了,但收入肯定會增加。
這馬光祖在參與殿試前,肯定做了大量的準備,也猜到了朝廷會考什么。
對鹽場改制中,朝廷說要主經營批發,收稅十文,最低價從五文起,會有什么影響,利弊,有人說朝廷鹽稅會降低,會這樣嗎
馬光祖說不會,朝廷只會增收。
他說現在大宋各地鹽價不一,高的有兩百文,低的也五六十文,百姓們吃不起鹽,消費不夠。
如果降了鹽價,百姓們吃的起鹽,鹽的產量能跟上去,就會大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