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錢還不夠運轉大宋王朝。
其他費用也不少。
去年朝廷在各地興修水利用了約三百萬貫,興建了很多船廠,工廠和一些基礎建設也花了兩百多萬貫。
災區救助這種小錢就不說,兩浙,大員和濟州三地還開始興辦學校,免費讓軍官和吏員孩子們上學,也是一筆開支。
另外朝廷各部門的預算也是錢,趙與芮已經盡量壓縮裁減人員和開支,現在各部門加起來還得用幾百萬。
大伙聽完后發現,現在朝廷各部門的開支預算反而是小錢。
而以前,這里面水可渾了,更是最容易生錢的地方。
等杜范最后一個開支說出來,大伙臉色更不一樣了。
“去年皇城開支,全年,二十一萬貫。”
眾大臣面面相覷,不敢置信。
皇城開支包括了所有內侍和宮女的工錢。
而大宋皇城的內侍加宮女,都不到五百人,可謂歷史各朝最少。
但皇帝顯然很節約,全年皇室開支才二十萬貫出頭。
嘉定年間,寧宗已經算是比較節儉的,過年過節連酒都不敢喝。
就這樣每年皇城開支也接近一百萬貫。
杜范說完后便坐下,然后把一張收入和開支表,在桌上傳遞,每個人可以看一會,最后要交到皇帝手上。
趙與芮這時道“經過幾年改制,朝廷在支出方面暫時控制的不錯,削減了不必要的開支”
趙與芮說了好一會,大概的意思,明年收入會增加,支出可能也會增加,但肯定還是正的。
明年增加的支出大頭,可能在軍費上。
即明年,可能打仗。
眾官員神色微動,相互觀望。
當然,皇帝只說可能,也沒說確定。
此時皇帝開始,說到明年最重要的改制。
改革糧稅。
皇帝又要改制,大伙哭笑不得,有人可能覺得皇帝步子跨太大,每年都要改一下。
其實趙與芮知道蒙古人回去選大汗了,這兩年戰事不多,趁這機會,趕緊多改幾個,等蒙古人回來伐金之后,大戰四起,他肯定得優先對付蒙古人。
趙與芮說,今年糧稅咱們收了四千多萬石,聽起來不少,但其中過程也很慘烈,有些地方失收欠收,朝廷官員還要照常征收,有些地方官員還有額外加的稅。
兩宋除了正常的農業稅,還有沉重的徭役。
還有其他雜稅,比如。
說到這里,趙與芮讓內侍黃裳上前,每人發了張紙。
很多官員看的面紅耳赤,有些正直的官員都羞憤加交。
兩宋民間所有的農業類稅種,都在里面,一項一項寫的很清楚。
加耗糧米怕運輸損耗和被老鼠吃掉,在南宋有些地方,加耗甚至超過正稅兩三倍,百姓苦不堪言。
支移和腳錢讓運糧農戶承擔運輸費用
折變征稅時,把錢折物,把物折錢,折來折去,重復收稅
頭子錢相當于人頭稅,按家中幾個人收幾個稅
牛革筋角稅為造兵甲,強制百姓交牛皮,牛甲,牛筋,沒有給就錢
義倉稅就是造個糧倉,讓農民捐米進倉,等天災時拿出來用
進際稅某些地方按田收絹,每田十畝,納絹三尺四寸,后來減半
印契稅賣牛羊交稅,到南宋時就是按家里財產,無論有沒有牛羊先預收了
和買絹與折帛錢原意是天災時,官府借錢給百姓,百姓有錢了還絹帛,后來到南宋就演變成官府不借錢給百姓,百姓多了份要交絹帛錢
身丁錢也是一種人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