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人均十畝以上,到人均二十畝的,夏稅,丁口輸絹七尺,輸鹽五斤,其他稅免。
丁通常是成年男子,口是成年女子,家中有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都要輸絹輸鹽。
直接夏稅就漲了,當然,按貫例,沒絹沒鹽也可以輸錢,輸布,啥都行,只要價格等價就行。
現在朝廷的鹽價比以前低多了,這輸鹽就原來減了一半不止。
然秋稅畝二斗。
但這種家庭有三個人,就是有三十畝到六十畝田,這應該是在能承受的范圍,秋稅比江南的稅還是輕。
這等于是農村中產了,在沒有天災的情況下,這點錢絕對可以承受。
以三個人三十畝田最低來算,哪怕一畝產一石,一年也三十石糧。
趙與芮讓人計算過,這檔的夏稅加秋稅兩稅加起來,折糧也不到一石,完全在承受范圍。
而后面則是越來越可怕。
戶人均二十畝以上,一百畝以下的。這種家中起碼一兩百畝田。
夏稅丁口輸絹一匹,輸鹽二十斤,輸布一匹,牛皮牛角牛筋若干可折錢
秋稅畝五斗。
現場官員們聽到這里都是臉色微變。
因為這個群體基本是中底層官員,吏員,小地主,家中多半肯定也會有牛。
包括趙與芮給武官在職田后,全國大量的武官也是在這個群體內。
這可算是大宋最多的群體之一。
趙與芮在前面丈量田地中發現,全國這類群體接近三十萬戶。以前大宋文武官員就近三四萬,他們的親朋好友,加幾十萬吏役,和各地小地主,商人、舉人等,大部份人均都有二十畝田以上。
所以這些人算被收了重稅,但也完全在他們承受范圍。
而且皇帝也是要求無論文官武官,一體交稅。
現場官員也有部份可能在這范圍內,畢竟大部份都是清官,家中田產也就在人均一百畝內。
他們的很多親朋,同鄉也會是在這個范圍內。
這代表著他們都要交稅。
眾大臣也不說話,因為這稅聽起來很重,但都在他們承受的范圍。
果然,皇帝這時說話了。
“諸愛卿可能認為,朝廷很多官員都在這范圍內。”
“但諸愛卿應該想想,看起來稅很重,但你們一個月的月錢,足以交十年幾十年,交到你們致仕為止。”
“朝廷征稅,當然是從各方面考慮,都會在大伙的承受范圍內。”
李宗勉立刻表態“陛下圣明,臣等都愿意交稅。”
四周立刻一片附和之聲。
但有人表情還是不好,大概是不想交稅。
趙與芮看在眼里,心想,老子還沒收工資稅呢,早晚給你們弄上。
接著他又說了后面征收標準。
戶人均一百畝以上,五百畝以下者。
夏稅丁口輸絹兩匹,絲綢兩匹,布十匹,鹽二十斤,鐵十斤,棉五十兩,錢十貫,牛角等各二。當然,所有物資都可以折成錢
秋稅畝七斗。
這里就等于是明搶了,其中錢十貫更是震驚眾人。
但仔細算算真不多。
十貫錢現在也就是幾石糧的價錢,有人均一百畝田,戶均三百畝的,還差這幾石糧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