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為統帥的三個部族是出動兵馬最多的三部。
其中阿昔部族長若蓋得瑪是從若蓋草原逃到這里的。
宋軍打破疊州后就往若蓋草原進軍。
若蓋得瑪自知不敵,都不敢和宋軍打,直接放棄了吐蕃最好的牧草之一,舉族逃亡。
因為牛羊走的慢,所以除了馬跑了出來,大量的牛羊也被宋軍奪取了。
這三個統帥里,若蓋得瑪對宋軍最痛恨,最想和宋軍一決勝負,奪回牧場的牛羊。
寶慶四年二月初,吐蕃各部九萬多人在扎陵湖等到從若蓋草原回來的共堅贊。
共堅贊帶來了宋人罷兵議和的條件。
吐蕃各部無條件投降宋朝,各部以后每年統一向宋上貢多少牛羊馬,凡五千戶以上各部貴族都要派質子入四川住宋境,其余各部貴族首領輪流每人進四川住一年。
代表著精神領袖的共堅贊每年要去鳳翔呆半年,其他各派大師俱是輪流進川。
共堅贊消息帶回來后,整個吐蕃貴族們都憤怒了,這不是議和條件,這是征服他們的條件。
當年他們只有部份部族和北宋開仗,也只是打輸,沒有被征服,現在小小的南渡趙宋想征服他們整個國家
要知道當年和北宋開打的時候,吐蕃參與的部族還沒有這次多。
當然,現在他們人口不如以前,而且這次準備時間有限,短短兩個多月能抽調近九萬人已經算是不錯。
如果讓他們再準備幾個月,出動十萬騎兵也是可能的。
共堅贊還說,宋軍占據若蓋草原后就沒再突襲其他部落,因為他們知道,吐蕃人會隨時舉族帶著馬牛羊遷往更遠的西方。
宋軍在等他們集合,打算和他們打一次會戰。
所以吐蕃各部在緩緩往扎陵湖集合時,宋軍正慢慢靠近,給他們時間集合兵馬。
于是雙方心照不宣,把決戰的地方,定在扎陵湖。
二月中旬,孟珙帶著全軍兩萬五千人正緩緩接近扎陵湖。
正如共堅贊所說,孟珙可沒打算帶著兩萬多人,在吐蕃境內到處跑。
這地方太大,僅從疊州到后世的拉薩,即薩迦寺附近就四千多里。
雖然宋軍現在學習蒙古,以戰養戰,各種準備也是可以在野外長期作戰,但孟珙認為,與其一個個部落去擊破,不如等他們集合后,一戰而破。
而吐蕃那邊也打算與他們會戰,所以孟珙占據若蓋草原后,就整頓兵馬,慢慢靠近扎陵湖。
他帶了三萬人進吐蕃,先后攻下疊州,趕走若蓋得瑪,每占一地都得留兩三千人,負責押運當地掠奪的牛羊。
才打了兩個地方,手中可用的人就余下兩萬五千人。
所以孟珙沒辦法,只能等吐蕃人集合,才一決勝負。
過去兩年,孟珙派商人與吐蕃交易,估算吐蕃全國人口一百萬左右,約二十五萬戶,按吐蕃每三戶出一兵的習慣,最多能出十萬兵。
這數字相差不大,吐蕃這次舉國出征九萬出頭,其中戰兵八萬六千。
當然,他們對外稱二十萬,孟珙也不知道對方到底有多少人,但無論有多少人,孟珙都有信心一戰擊破。
宋軍進吐蕃之后發現,無論是趙阿哥昌,還是若蓋得瑪,他們都相當于當地的奴隸主,手下的牧民就是他們的奴隸,平時要上貢,戰時要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