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孟珙預估對方兵馬不會超過十萬左右,這也是吐蕃現在人口能支撐的極限。
只是因為現場有大量戰馬,所以看起來比二十萬步兵還多。
同樣看起來比較多的還有宋軍。
宋軍進吐蕃前,騎兵是一人雙馬,步兵一人一馬都沒有,但進來這么久,連續攻下疊州,若蓋草原,和格爾木城,宋軍到處搶掠,現在馬比人還多,連步兵們都一人雙馬。
拉炮的馬車更是從四匹馬改成六匹馬,每一個時辰還得換六匹馬。
沒辦法,馬太多,根本用不完。
想到曾經宋軍連一支千人的騎兵都配不起,現在馬都用不完,孟珙的嘴角邊,不由泛起一絲得意的微笑。
他現在有點明白皇帝趙與芮的意思。
當初他從京師出來,到四川后,崔與之相當不理解,朝廷要在吐蕃謀劃。
是孟珙極力勸說下,崔與之才支持孟珙。
留著吐蕃,不但會增強蒙古的實力,并且留下隨時讓蒙軍從這里經過的機會,而拿下吐蕃,不但可以消弱蒙古,同時也堵住了南宋的西面,蒙軍以后連攻取大理的機會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這里最好的河曲戰馬。
這是消弱敵人蒙古,壯大自己的好事,肯定要搶先一步才行。
雙方現在都是馬比人多,所以陣型鋪開后看起來非常巨大,也極為壯觀。
此時宋軍的陣形早就準備好了。
七千步營和炮營在最中間,算是中軍大陣,步營右翼北面是沙德爾五千騎兵俱重甲左翼是孟瑛四千騎兩千西夏輕騎,兩千宋軍輕騎,步營后面是李平夏九千宋騎。
宋軍就是用騎兵圍成一個凵形,步營在最中間。
此時雙方還沒接陣,距離約兩里左右,孟瑛和沙德爾、高智耀、李平夏,還有步兵大將張能等都在孟珙身邊。
大伙都在盯著兩里外的吐蕃大陣看,但大部份人好像看不出什么名堂。
“吐蕃人打仗和蒙古人不一樣。”這時孟珙指著遠處的吐蕃軍道“他們并不擅長騎射,大部份都是用騎兵貼臉沖,我們如果全是輕騎,有蒙古人的騎射風箏水平,打吐蕃人相當容易。”
眾人都凝神靜聽。
孟珙繼續道“現在我們只有四千輕騎,其余皆有重甲,機動力不如土蕃人,所以一旦開戰,雙方肯定是騎兵要對沖決勝”
“吐蕃人最能打的部族是邏些附近的幾個大邦,包括采巴派、噶氏”
過去幾十年里,吐蕃大部份部族都沒什么戰事,只有邏些附近的部族為了爭奪邏些彼此打來打去,最后采巴派的采巴哥一統天下,打敗了所有部族,得到了邏些的控制權。
所以吐蕃各部族中,這幾年打過仗的也就采巴派、噶氏族等少數部族。
“采巴派和噶氏應該是此戰主力,他們兵甲較利,大部份人擁有皮甲,鐵制甲器極少,披鐵甲的,都是他們領袖的最強私兵,每部族不會超過千人。”
孟珙這幾年對吐蕃各部研究的很深,再次與諸將重申了宋軍的打法和戰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