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保長格日勒在這次會議后,又新加了一個身份,宋軍副都頭。
五千戶吐蕃人被每戶征一丁,湊成五千人的一軍,軍中各級主將都是宋人,副職大部分從吐蕃人中挑選。
接著宋人告訴他們,以后他們的糧田產量,每年交稅二成,其余全是自留。
這個稅賦對比耶律楚材在黃河以北的稅率還是比較寬容。
史記“命河北漢民以戶計,出賦調,耶律楚材主之,初,每戶科粟二石,后又以兵食不足,增為四石。”
窩闊臺登基后,蒙古在河北開始征稅,每戶要出糧二石,后來感覺不夠,又增為四石,以河北當時的產量,相當于三畝左右的全部產量要交稅,家中沒有十畝左右,生活都是問題。
滅金之后,失吉忽禿忽主張按以往風俗在中原對諸王和有功之臣進行分封,窩闊臺表示同意。耶律楚材力陳“裂土分民”的弊害,使窩闊臺同意封地的官吏須朝廷任命,除常定賦役外,諸王勛臣不得擅自征斂,以限制諸王勛臣在封地的權力。
耶律楚材又制定新稅,每兩戶出絲一斤,上交朝廷,以供朝廷使用,每五戶出絲一斤,以與所賜之家;先由朝廷征收,然后賜予該受封貴族,除此之外貴族不得擅加征斂。
除了糧和絲外,蒙古按養馬牛羊總數來征稅,每百只征一只為稅。
這應該是蒙古不缺牛馬羊,所以征的比較少。
但趙與芮缺啊。
所以在疊州,這些吐蕃人,被要求每戶每年交稅一匹馬,一頭牛,五只羊。
其余多下的馬牛羊,宋廷以市場價收購,可以置換鹽、糖、茶葉等各種用品。
這稅率出來之后,格日勒等一眾吐蕃人還是比較滿意。
因為在原來的主人那邊,他們所有的財產全是主人的,主人們隨時可以剝奪他們家中所有的牛馬羊。
每年每戶都被分配到大量的牧養任務,完不成的還要被罰,完成了自己也得不到多少。
現在宋人比較體恤,糧只征二成,每戶每年再交一匹馬,一頭牛,五只羊即可。
這對中原或江南的百姓來說可能很難,但在疊州這種適合牧養的地方就容易多了。
誰家里沒有幾匹馬幾頭牛幾十只羊的。
而且宋人還愿意市場價收購多出來,這讓吐蕃人更有積極性,愿意盡量多牧養牛馬羊。
除此之外,宋人還會隨時征役,即讓他們每戶出一人出來干活,但只要干活,宋人必然出錢出糧,是有償服務。
就像他們前期在挖護城河,修建糧倉,擴建加固城池等,宋人要么給錢,要么折鹽糖,他們需要什么就給什么。
格日勒干了大半年,最后要了十貫錢和十斤糖加十斤鹽,而且非常高興。
因為他如果想在若蓋草原市場上買同樣的十斤糖和十斤鹽,價格會高出數倍。
很多人甚至天天想著能幫宋人干活,然后可以拿到糖鹽再去若蓋草原的市場上,找其他吐蕃人換更多的物資。
而這樣的消息,也很快隨著他們的交易傳遍整個吐蕃各地。
被劃歸到宋人疊州城的吐蕃人,每年只要交糧二成,牛馬各一頭,羊五只,其余沒有任何賦稅,所牧養的全是自己的,他們幫宋人干活得到的白糖和鹽,價格比市場價便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