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消息到處傳播,也剌激著其他吐蕃人的心。
用不了幾年,很多吐蕃人會反思,是繼續跟著主人,還是投奔宋人。
寶慶四年1228年,趙與芮征服吐蕃,同時隔絕了蒙古進吐蕃的要道,在吐蕃大興土木,加固和修建新城,并屯集物資和糧草。
當然,蒙古以后也可以不走這里,要么從西夏瓜州直接進來,需要經過沙漠,要么從甘州進來然后繞過長長的黃河,再繞過扎陵湖,這兩條路都要多走四五百里,甚至上千里,而且基本都是無人區。
有宋軍駐守疊州,蒙古不打掉疊州是不可能進吐蕃的。
進來也沒有任何意義。
吐蕃人只會說,你們打敗宋人,我們就降你。
你連疊州都攻不下,我們怎么降你
所以宋軍占據疊州之后,基本就杜絕了蒙古再進吐蕃的意圖。
寶慶五年1229年,蒙古選出新大汗,確定了成吉思汗的遺愿,先把滅金當成頭等大事。
但窩闊臺并沒有把成吉思汗借道伐金的事真正放在心上,在他認為,憑大蒙古帝國現在的實力,就算正面硬剛,也能滅了金國。
但拖雷等貴族牢記成吉思汗的話,多次督促他派使者去宋朝和議聯盟與借道的事,窩闊臺決定意思下,走個形式。
寶慶五年1229年十月,剛剛登基的窩闊臺試圖從正面硬剛金國潼關黃河防線,派遣駐守真定、相州、大名的史天澤、史天安、嚴實、阿魯達等人率大軍從東面攻打衛州武仙,武仙據守不出。
蒙軍久攻不下。
沒多久,金國駐守靈寶的大將完顏合達統領高英、樊澤等將去支援,兩軍又打了幾十天,蒙軍不敵而退。
同時,得知蒙古西北路軍駐守慶陽附近,完顏守緒派人去求和,試圖拖延蒙古攻金時間,被蒙古人一口拒絕。
十二月,蒙軍再次攻打慶陽,移剌蒲阿和完顏陳和尚率援軍支援,雙方在慶陽相恃不下。
時間很快進入到寶慶六年1230年一月,蒙古使者也終于來到臨安,準備和宋國商量聯盟之事。
此次聯盟借道還是小事,窩闊臺認為大蒙古帝國不用依靠宋國就能滅金,主要是形式上完成父汗的遺愿,重點則是試探宋國國內情況和宋國皇帝的意圖。
蒙古使者是王檝,另帶了十名漢軍,一個蒙古牌頭蒙軍十人為一牌,牌頭的任務是上馬則戰斗,下馬則聚牧養,相當于十夫長和部份禮物。
王檝是鳳翔人,歷史上蒙古進攻金國駐守的鳳翔時,他說自己是鳳翔人,可以回去勸降族人,果然族人紛紛愿降,金國的鳳翔也沒守住。
在1232年他又出使宋國,要求宋國出兵一起攻金的也是此人。
這家伙現在是第一次出使宋國。
寶慶六年一月初五,王檝到臨安。
這是王檝第一次到臨安城,畢竟以前他算是金國人,出生在金國,他的使船從北方而來,因為要防備山東彭義斌,繞了黃河,長江口,再從杭州灣進臨安,最后從錢塘江到嘉會門。
使船還沒靠岸,王檝站碼頭上就看到岸邊旌旗招展,人山人海。
他不由回頭看看身邊蒙古副使脫察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