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關守將還是漢人,姓陳。
雙方聊了幾句,全英又送了大量的白糖等物和銀錢。
從北面下山時,發現北面的山路更難走,有的路只能通行一匹馬,并肩最多兩個人。
大伙扛著米糧和東西,相當危險。
此時連不懂軍事的賈似道都認為,這武關易守難攻。
宋人和這里的金兵關系搞的挺好,將來如果突然發難,嘿嘿,那金兵要倒大霉了。
走在半路上,他忍不住問全英,我大宋什么時候能這么隨便進金境的
全英道,陛下登基之后,就逐步改善金國關系,并賣糧于金。
金國開始很小心,與我們交易三年后,在寶慶三年才正式允許從均水河進入河南。
所以和武關等地打好關系的事,也就這兩三年才發生的。
按宋金私下盟約,宋人每年分兩次,分別于三月秋糧,十月夏糧,各賣支持金國十萬石和五萬石。
金國現在國內情況不好,糧食也缺,這十五萬石,主要是屯集在潼關,供潼關守軍用。
金國在潼關守軍有十幾萬,耗糧極大,所以對宋人的支持,相當感謝。
他們這次的十萬石糧,武關會留一千石左右,其余都運往潼關。
兩人說話之間,終于來到武關北。
山腳下早就有大量的馬車在,還有數千民夫,都是金國潼關附近叫來幫忙運糧的。
宋人到這里的任務就完成,大量民夫會原路返回船上,回宋境。
只有全英,賈似道等少量人員可以進潼關。
按金人要求,能跟著進潼關的宋人,不能超過三十人。
這十萬石糧,加上其他糖、鹽等物資,整整用了近三天功夫才全部過武關。
中間賈似道和全英四處查看,幫忙。
第三天下午時,有個宋人民夫挑著兩筐東西,大汗淋漓的從山上下來。
然后來到一輛大型的馬車邊上。
“來幫忙。”全英正好走過這邊,立刻示意賈似道幫忙。
兩人彎腰抬起一個筐。
賈似道看到筐里全是一袋袋的白糖,不由微微有點心動,這玩意現在搶手啊。
不料這家伙好吃懶做,根本沒什么力氣,剛抬起來,還沒上馬車,叭,手上一軟,筐子撞在馬車板上,嘩啦,整筐倒地。
“嘶”全英臉都綠了,不可思議瞪著他。
“失手失手”賈似道滿臉通紅,轉身要招呼不遠處的賈安來幫忙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