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田聽出關鍵,他們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負責和上級和下面聯系,甚至軍中和軍外交流。
朝廷經常改制,宋田當然也習慣了,感覺對自己影響不大,便友好點了點頭。
三人結伴去軍中開會。
開會前,老上司軍統制白仲奇單獨和他聊了聊,讓他好好和參軍相處,這是朝廷新的改制,要習慣,他自然一口答應。
宋田突然想到什么“以后參軍是不是都是從外地調來的”
“好像是這樣。”白仲奇道“我軍里那參將,是福建來的,哇,一口福建話,老子完全聽不懂。”
“哈哈哈。”宋田哈哈大笑。
開完會后宋田就知道要打仗了,心中也有點激動。
自從當年打完章丘之戰,山東這邊兵馬好幾年沒打過了,每年就是訓練訓練。
山東騎兵都擴建到三萬,軍隊戰斗力越練越強。
但僅是訓練是不夠的,還得打一打,見見血才行。
這次打仗和以前不一樣,朝廷征召北方軍士。
因為山東也有部份兩淮地區的人和靠近兩淮的軍士。
此時朝廷征招軍士很簡單,既要精銳,又要耐寒。
宋田當時認為要北伐了。
他回到將里問下面的營指揮,你們有不耐寒的嗎,咱們只要耐寒的。
結果下面紛紛大叫,我們都耐寒,誰特么不耐寒,還是男人嗎
宋田說,不是開玩笑,到時天寒地凍,還沒打就廢了,這不是害人嗎
大伙還是表態都耐寒,接著全軍沒幾個人承認自己是南人,都說自己是北人。
朝廷當然有紀錄,不是他們說什么就什么。
半個月后,山東都司挑選了三萬兵馬,基本全是北人出身。
宋田老家靠近臨清,對面就是河北,也算北人。
他高高興興的報道,朝廷重組了兵馬。
共計步軍六軍,一萬八千人,騎兵三軍,九千人,炮兵一軍三千人。
他運氣不錯,加上又運作了一番,老兄弟都聚到一起了。
他是一將正將,副將周軍,炮兵一將主將錢大青,副將李忠孝等幾個麻將搭子全在這里。
各部大部份優先配原來的隊友,然后再從其他部下加入。
眾軍在到登州海邊整訓,熟悉了一個多月,然后分批坐船前往濟州島。
此時已經是寶慶七年十一月,氣溫開始下降,蒙古正對金國正式發起三路伐金,河南境內打的不亦樂乎,也發生了驚天動的變故,但遠在山東的宋田他們當然不知道。
十一月下旬,宋田跟著本部在濟州登陸。
他也是第一次出海,這才發現朝廷在這邊居然有個大基地。
濟州島經過趙與芮七八年建設,已經完全成為大宋的大后方。
除了重型火炮已經不在這里生產,其余的兵甲戰馬火藥等俱在這里有產出,占全國一半以上。
每年來自日本高麗的各種物資都匯集到這里,經過加工后,再用船運到大宋各處。
宋田上島沒多久,想到處逛逛也不準,島上有營房讓他們暫住,當天下午就通知去領甲。
等宋田帶人回來,運了一車的新盔甲到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