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宋田一將三千多人,基本人人都是札甲,唯有長槍兵,神臂弓兵,炮兵等兵種不同,甲重不同。
這次他們帶回來宋軍新甲,據說叫布面甲。
“來來來,都看看,防寒的。”宋田在桌上擺了一堆,叫來周軍和一批營指揮。
這布面甲是用棉布、毛皮和甲片組成,內外兩層棉布和一層毛皮,中間夾了甲片,甲片以柳釘固定,還有收腰。
趙與芮這新布面甲,類似于明朝嘉靖時期裝備明軍的青布鐵甲,明軍那甲重二十四斤左右,冬天比較保暖,但里面的甲片容易銹。
趙與芮這布面甲還加了層皮甲,必竟這現在不缺毛皮,每年高麗過來大量毛皮,還有他們自己養的牛羊。
但毛皮不是全部,主要在肩部,前胸,后背,左右大腿。
這樣的話,等于是鐵甲,棉甲,皮甲三層一體。
春秋季時,甚至可能脫掉最里面這層棉甲,一樣能穿,可謂冬暖秋爽。
整套布面甲約二十斤重,和明軍的差不多,主要是放棄了大量下擺的鐵片,增加了肩胸的厚度。
宋田他們十一月從登州出發時還不算冷,到濟州后,這邊天氣暫時也算好。
所以現在穿著札甲是沒問題的,但隨著繼續往西北方向,就會越來越冷。
宋田他們這些統兵大將都隨身帶著幾套甲,以后打算里面穿布甲,外面套札甲。
但有了布面甲后,就可以不用穿幾層甲。
當然,朝廷是讓他們選的,自己感覺穿什么舒適。
幾個大將在外面拿幾套試了試,神臂弓,強弩,步弓等都輪番上陣。
發現這布面甲防御力不差,甚至不比他們身上的札甲差多少。
這布面甲相當于鐵甲,棉甲,皮甲三層,雖然下擺沒什么鐵片,但肩胸等部加強了。
眾將試過之后,決定要帶布面甲。
因為他們知道要去北方打仗,這玩意冬天很好用。
他們三萬大軍陸續來到濟州島,然后在這邊又分配新布面甲,繼續整訓。
數天之后進入十二月初六,一大早,宋田等高級將領就被叫去開會。
會中還有個高麗人,正向他們展現高麗地圖和解說。
這時他們才知道,八月份蒙軍進入高麗,正式展開了對高麗的第一次戰爭。
原歷史宋朝是顧不到高麗的,也不會去管。
但現在的皇帝趙與芮在魏王時就與高麗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高麗每年都與宋朝交流大量的物資,特別在造船的大木和工匠上,非常盡力支持宋朝,現在高麗還有三千戶船匠在濟州島幫趙與芮造船。
而趙與芮與高麗有書面協議,必要的時候,會出兵幫忙。
據那高麗人說,蒙軍主將叫撒禮塔,是窩闊臺的侍衛出身,現在被封為遼東平夏都元帥。
他于八月份,率耶律薛阇、蒲桃、迪巨、唐古、王榮祖、吾也而、移剌買奴等各族將領,兵馬約兩萬五千渡過鴨綠江。
其部大部份是漢軍,契丹人,女真人,蒙軍本部約三千左右。
他們剛過鴨綠江,就招降當地咸新高麗守將,蒙軍還是老套路,說不降就屠城。
咸新守將趙叔昌知道蒙軍屠城厲害,果斷投降了,接著幫蒙軍去招降后面的朔州,然后高麗麟州守將洪福源也率全城一千五百戶投降蒙古。
蒙軍在麟州整編了下,編入新降高麗軍五千,全軍三萬人兵分三路,開始往高麗腹部進攻。
蒙軍前鋒由蒲桃等率領,走西線沿海要道,途經鐵州今鐵山郡,先招降,未果,遂強攻,鐵州防御使李元禎和判官李希勣堅持抵抗了半個月左右,到八月底城破,李元禎和李希勣將婦女兒童關進倉庫里燒死,然后自殺,其余城中軍民都被蒙軍屠殺。
宋田等宋將聽到這里,一個個面面相覷,這是什么操作高麗人先燒死自己的婦女兒童,再自殺
那高麗官員還在繼續講下去,宋田沒忍住,大聲道“即然連死都不怕,為何你們不先假投降,再在城中遍布柴木火油等易燃物,等蒙軍進城,一起燒了他們大伙同歸于盡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