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軍士據說是守城的,戰役發生在金國棄城離開,從南京到洛陽,當時他們駐守中間的一個小縣城,守軍不過幾千人,金軍大軍來攻,舉國之兵十幾萬。
高麗人坐的比較遠,根本聽不到上面說什么,身后還有人比他們坐的更遠。
現場還不安靜,人群中經常發出歡呼聲和叫好聲。
整場聽完后,高麗人連一個字都沒有聽到,但身邊身后的百姓們都好像很興奮,聽的很清楚的模樣。
最后講完后,現場不知是誰在振臂高呼,大宋萬歲,陛下萬歲。
然后越來越多的百姓也加入到其中跟著大叫。
幾個高麗人花了幾十文錢,一個字都沒聽清,然后迷迷糊糊跟著散伙的人出來。
到了外面他們才回過神來,趕緊找人問問,剛才都說了啥。
那人也說沒聽清。
高麗人說,那你叫的一頭的勁
那人傻笑,大伙都在叫,我不也跟著叫么。
接著又對高麗人道,書院墻上會貼出來,如果識字就去看看。
高麗人只能去看。
現場的公告寫的相當煽情,洋洋灑灑好幾千字,把書院右邊墻都貼滿了。
公告里先把幾個軍士家庭背景說了一遍,比如有個姓宋的軍士,開赴前線前,家中母親病重,原本上官指揮允許他請假回家,看母親最后一眼,但姓宋的聽到要殺敵報國,有機會收復河山,毅然決定不回家。
中間又把幾人守城時的畫面寫的和似的,連高麗人看的都熱血沸騰。
在公告的最后,幾個大字寫在書院墻上“保家衛國,抵抗韃虜,人人有責。”
高麗人信沒信不知道,反正城中百姓們是相當激動,而同樣的事情,也陸續在大宋各地進行著,各地都有退役回來的軍士在宣傳他們的事跡,這些激動人心的英雄事跡也會鼓勵著一代又一代大宋子民,為保衛大宋,延續漢人政權,踴躍參軍,投入戰場。
臨安城。
趙與芮正在火器局機械司。
今天機械司給他用水力鉆床鉆了一個鋼管出來。
趙與芮正拿著鋼管在看,銅管長約半米,孔徑像槍管,外壁也比較光滑。
結果還算不錯,但過程相當麻煩。
他一邊看,火器局的工匠官員們一邊向他解說中間的辛苦。
這讓他感覺,穿越后打造火槍,相當不容易。
趙與芮早就想打造火槍了,畢竟這是所有穿越古代的主人公第一件想干的事,他連燧發槍的圖都畫的了個大概,當然,零部件他自己也不熟,只能靠想像,準備了好幾年,這件事才開始干。
據官員們說,僅這根管子,就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才打造完成。
管子需用百練精鋼,即用熟鐵一次次鍛煉,僅這步就要好幾天。
接著要把外圍弄成圓形。
最早他們想和明末一樣,以鋼板卷成筒管狀,這樣比較簡單。
但趙與芮要求鉆孔,所以只能先把外圍弄成圓形然后再鉆孔,這步可以用模具法,倒也省事。
第三步鉆孔用水力鉆床來干,鉆頭比槍管材料多練了幾次,韌性更好,但就這樣想鉆進去也不容易。
官員們兩頭鉆,左邊鉆會換右邊,基本一刻鐘換一個鉆頭。
用了十八個鉆頭才完全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