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個工匠打造這十八個鉆頭,就要半個月時間。
如果是一個工匠帶幾個工人干這事,一個多月才能干出一根管子,相當費時,費力。
而且這還是半米長的,顯然不夠造槍,還沒有精加工。
趙與芮聽完后微微有點沉默。
加工槍管最大的難度就是鉆孔,鉆孔最大的難度是鉆頭。
除了鉆頭的長度外,還得有耐用的鉆頭,才能干這件事。
他們的鉆頭主要用來削木,鉆木,鉆熟鐵,消耗就挺大的,如果用來鉆精鋼損耗相當快。
而且受限于這個時代的工藝,他們的鉆頭前面是十字形的,比較粗糙,需要先用模具做出來,然后精修,打造鉆頭都要好久。
趙與芮試過用打造出來的鉆頭,再切鉆頭的膛路,同樣不經用,用模具造鉆頭是最快的,當然質量也差。
“那就用卷起來的方法。”趙與芮感覺現在工業還沒發展起來,只能先用土方法,即卷管法。
卷管法簡單易行,但不經用,估計打二三十槍后就得爆廢。
當天趙與芮在火器局決定用卷管法,打造槍管。
槍管長度類似魯密銃,分大小兩層拼接套合,長度約在一米二左右,重量約六斤半,加上后面的部份,約一米五,重九斤。
這個長度和魯密銃相似,重量比魯密銃重了約兩斤。
重量加重的原因是趙與芮要加重槍管壁,增加槍管使用次數,至少得達到三十槍甚至五十槍的使用壽命。
火槍的槍管改成卷管法后,槍管打造就簡單了,后面就是其他部件。
大部份常用部件趙與芮自然能記得,板機,擊錘,火門,瞄準裝置,為此他還專門讓木匠做了個簡單的木制火槍。
這火槍比較簡單,只有板機,火門等幾個零件,是趙與芮小時期做火柴槍的記憶。
然后趙與芮對著工匠們細說。
這里放火藥,這里裝燧石,然后扣動板機,擊錘和燧石打擊點火,火藥爆炸,產生沖擊力,讓子彈射出。
他講起來很簡單,但具體構造完全靠自己猜想。
至于火門在什么位置,板機怎么敲擊,要不要彈簧,趙與芮原本也不知道,好在這幾年工匠們一直在根據他的說明再研究,目前已經能成功擊發起火,唯一的難度就是怎么搭配到槍管上面,能完美運行,完成擊發。
今天趙與芮在火器局呆了一上午,中午都是在火器局和幾個官員一起吃了午飯。
在趙與芮和官員們看來,以大宋現在的能力和工匠們的實力,有趙與芮這個老師在前面,火槍打造不難,難的是質量提升。
趙與芮走時要求工匠們,用鉆孔法弄一根火槍,用卷管法弄一根火槍。
工匠們認為鉆頭沒這么長,只能和卷管法一樣,以大小管套合,鉆兩根,甚至三根不同的槍管套合起來。
下午回到垂拱殿,趙與芮御案上已經堆滿了內閣秘書郎們先批的奏折包括下面傳來的公文急信,在趙與芮的改制下,大宋的內閣體制和大明學習,但又有不同。
因為大宋沒有司禮監,也沒有宦官批紅的事,通常內閣每天值守人員批完之后,分按重要和不重要分類堆放在趙與芮的御案上。
等趙與芮坐到御案前,就能一眼明了。
從左至右,依次是軍事,民事,吏事,財事,其他諸事等。
趙與芮把民事的放在前面,也是代表他比較看重民事。
今天值守的內閣成員有刑部尚書李皇、秘書郎黃樸,謝方叔。
三人在皇帝進來時正在議論什么,看到皇帝進來,三人趕緊起身,然后叩禮。
“免禮免禮。”趙與芮隨意的揮揮手,來到自己御案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