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好,劉秀也好,朱元璋、秦始皇也好,都不會像趙與芮那樣搞定國內地主,完成打土豪分田地。
首先他們古人那套行事方法,不如趙與芮有用,老朱殺貪官算狠的了,但也沒有用,只靠殺是不行的。
趙與芮也靠殺,動不動還誅全家,但更需要靠合理的制度來管理。
李世民劉秀那時代的田都是集中在地主手上,老朱分了部份給了軍戶,大部分給勛貴,而最終屬于軍戶們的還是被長官和勛貴官員們吞并。
趙與芮則優先大部分給當兵的,征招新兵不減稅,各種制度辦法,鼓勵保障軍隊士氣。
抓住了軍隊之后,你在前面能打勝仗,國內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
你換成老李老朱他們,就算能同樣能抓住權力,得到軍權,但你帶著南宋以前這種兵馬出去打蒙古不一定能打勝仗,你一旦打輸了,國內各種問題就要出來。
所以趙與芮雖然占了上風,但壓力也挺大的,如今趕緊議和,正好繼續穩定國內統治。
想穩定國內統治,其實就是簡單幾點。
一是要保證糧食產量,不能大面積鬧饑荒,這點趙與芮做的不錯,應該說南宋的基礎好,也是歷代王朝最重視水利基礎設施的王朝。
趙與芮在南宋的基礎上面,加大水利建設,更學隋朝大量建倉屯糧,豐收年就屯糧,缺收年從占城,日本等國收購糧食繼續屯,從而保證他登基這幾年,國內各地糧倉豐滿,沒有災荒,這樣國內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第二是保障官員軍隊餉銀,老朱的大明就死在缺錢上面,任何哪個王朝,缺錢都不行,沒錢誰替你賣命
趙與芮前期靠白糖,中期靠商稅,目前商稅還沒有波及各行各業,只在最賺錢的堵場和紅樓等少數行業,加上大開海貿,這才讓大宋朝廷不缺錢。
你換成老朱,老劉,老朱,老贏這幾個,四人都能海禁,僅這塊,他們就未必能把南宋財政搞上去。
現在九年下來,趙與芮的大宋王朝不缺糧,不缺錢,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缺人。
現在攻滅金國占據西夏之后,還有更多的田需要百姓去屯種,還有更多的地方需要駐守兵馬。
移民雖然可以,效率慢不說,還消耗朝廷資源,所以趙與芮只能拼命想辦法讓大伙趕緊生,多生點。
而想安居樂業,必然要有太平的環境。
暫時的停戰,也給趙與芮喘了口氣的時間。
他又可以整頓國內,訓練兵馬,屯種糧田,擴建水利,做大海貿,穩步提升國力。
十月份,朝廷剛剛和蒙古議和,趙與芮開始先查糧稅和屯糧。
寶慶四年,朝廷制定了新稅法。
“戶人均三畝及以下,免征稅。
然后戶人均三畝到十畝的,夏稅不變,秋稅畝五升。另外,凡遇災年欠收失收,畝產量在八斗以下者,免稅。
戶人均十畝以上,到人均二十畝的,夏稅,丁口輸絹七尺,秋稅畝一斗。
戶人均二十畝以上,一百畝以下的。這種家中起碼一兩百畝田。
夏稅丁口輸絹一匹。
秋稅畝四斗。
戶人均一百畝以上,五百畝以下者。
夏稅丁口輸絹五匹,絲綢兩匹,棉五十兩,錢十貫。
秋稅畝五斗。
戶人均五百畝以上者。
夏稅丁口中輸絹十匹,絲綢四匹,棉一百兩,錢一百貫,馬牛各五匹。
秋稅畝一石。”
當時從福建先起征,然后這些年朝廷各地陸續跟上。
后續還補了很多減稅新法,比如家中有征獨丁當兵者,立功者都有相應減稅。
各地收的稅,除一部份上繳中秧外,有部份會留在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