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充這混蛋也是要載入史冊的,不過那時趙構剛剛建立南宋,這鍋要南宋來背。
趙構剛登基沒多久,金兵來了,東守留守杜充看了看當地地圖,腦子里不由自主想像著在黃河河道上扒開一個口子,然后就看到很多很多的金兵都被河水沖走了,沒沖走的在泥濘地里也都走不動了。
我曹,我太聰明了,杜充說干就干,沒什么猶豫,立刻讓人把黃河決堤了。決堤的地方是今滑縣李固渡。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金兵一個沒沖走,大宋子民被沖走無數,大宋糧田被淹沒無數。
杜充這次缺堤,是歷史上扒開黃河,造成損失最嚴重的大事件,比神宗和王安石淹了三千萬良田影響還大。
他造成黃河意義上的改道南流,一直到七百多年后,清咸豐年間才改回來。
而這七百多年里,黃淮流域飽受水患,河道漂忽不定,年年變來變去,百姓和各王朝身受其苦。
這么多黃河治理的事聽完后,趙與芮也有點小慌了。
他畢竟不是水利專家,陳戴的意思這事也不能急,更不能瞎搞。
你要是學神宗、哲宗,搞不好還得出大事。
他想了想后,便問群臣“朕把你們都召來,也是有詢策之意,你們都可以發表意見,談談自己的想法,諸位都是大宋最好水利專家,暢所欲言,朕絕不怪罪”
大臣們相互看了看,有些人都不認識對方。
今天這里聚集了南宋此時最好的水利專家。
最出名的有治水名臣汪綱和吳潛,還有南宋水利專家許克昌的孫子許世琦。
許克昌當年在后世上海亭林鎮東北處建成運港大堰,這一水利工程史稱“捍海塘堰十八堰之一”。擋住海水倒灌,保護農田耕作,抗澇抗咸,使當地百姓安居樂業,促進當時經濟繁榮產生很大作用。
汪綱這會也四十多歲了,歷任桂陽、弋陽、蘭溪等多地主官,嘉定十四年知紹興府,在紹興時,他發現西興運河大面積淤塞,嚴重影響漕運和民間水上交通。汪綱稟報朝廷,請求疏浚西興運河,前后只用了一萬多貫錢,此次疏浚工程共疏導西興運河水路50多里,使“河流通濟,舟楫無阻,人皆便之”。同時,他主持在錢塘江南岸江口建起水閘,使淤泥不能進堤,西興運河水不輕易流失,保障了漕渠的暢通。
后因為臺風影響民田,他又重修海塘,抵御風浪,為當地水利建設立下大功。
趙與芮掌權后,全國大部份縣府主官都被換了,當時汪綱是少有沒換的幾個,并于前年進京為工部侍郎,專門負責水利之事。
吳潛比汪綱還厲害,他在趙與芮手上先通判嘉興府,去年知慶元府,這是皇帝趙與芮起家的地方,吳潛在慶元府非常重視水利,特別看到定海縣趙與芮呆過的地方水利設施完善,他也專門調查研究了當地的水利,并認為水利非常影響農業。
吳潛算是兩宋最著名的水利專家,不但非常重視水利建設,而且有多項水利發明,其中他建發明的全城統一的“水則”水位標準標識建立“水則亭”,亭中立水則碑,碑上鐫刻“平”字水位警戒線,作為開閘放水的標準線,然后推算了關閘閉水的標準線等,都是水利技術的重要發明。
可以說趙與芮這個時代也是相當好的,因為兩宋最出名的水利專家有一大半在他這個時代。
特別吳潛更是專家中的專家,絕對的水利人才。
見趙與芮開口之后,四周先沉默了片刻,大伙都在看來看去,估計在看誰先開口。
片刻之后,還是吳潛先開口。
“陛下只打算先治理黃河,還是其他水道”
趙與芮則反問“你們別問朕,就站在你們自己立場,該如何做”
“你們把你們自己當皇帝。”
“”眾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