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是想,家中現在田多,農活干不完,等兒子再過幾年也是個勞力,可以少請個人了。
鄭有斌急道“現在到處都得學識字,將來不識字,寸步難行。”
劉氏以前就是個普通村婦,哪有這般見識,當下還是搖頭“咱家的田和他爹的餉銀,夠娃兒將來討個好媳婦了。”
“再說上學還得花錢。”劉氏原來是怕花錢,真是小村婦思想。
鄭有斌道“學費朝廷都出了,只要交個伙食費,每月才三百文。”
“才三百文你一個月才賺幾個錢啊。”劉氏驚叫。
鄭有斌臉漲的通紅,他一個月才一貫錢,三百文也不便宜。
但他已經決定讓兒子上學,自己省點苦點沒關系,將來可以當官。
“將來能當官吶。”鄭有斌又叫道。
劉氏則道,大家都上學,哪有這么多官
“。。”鄭有斌一時也無語,好像有點道理。
朝廷在逐步推廣學堂,現在三百人,以后可能是五百人,一千人,蔡州全州才幾個官員
這么多讀書識字的人,怎么可能個個都當官。
鄭有斌退而求其次,又道“朝廷還在招工匠學徒和郎中學徒。”
“一個將來可以當吏,考核優秀者可為官,一個將來直接可以當官,不過當郎中學徒要會識字,你們可以去當工匠學徒。”
劉氏還是搖頭“不去,咱們兒子就當地主。”
劉氏家中原本在有朝廷分的十畝田,這是鄭有財剛降宋軍時,宋軍抄沒全城地主分的,后來鄭有財不停晉升,幾年時間晉升到副都頭,餉銀越來越高,朝廷還繼續分田,劉氏有錢就買田,現在已經有五十多畝,她是準備讓兒子將來當地主的。
朝廷過去這幾年嚴厲打擊地主,給幾百畝田以上的地主征重稅,如今在這蔡州能有五十畝田以上的不會超過一千戶,放后世妥妥的中產階級,當地的高收入者。
劉氏以前就是一小村婦,現在對現狀相當滿意,兒子會不會識字對她來說無所謂。
鄭有斌無語。
鄭有斌不能說服堂嫂,郁悶的回到家里,然后和自己婆娘一說,婆娘也立刻大聲反對。
你腦子糊涂了,你一個月賺多少錢三百文去上學咱們不要吃喝了
鄭有斌道,朝廷有補貼糧食,我經常還有獎金,咱們家夠用了,但是這次任務完不成,要扣餉的。
他婆娘倒機敏的“我就沒聽說干這種事要扣餉的,知州敢干,咱們就告他狀去。”
鄭有斌只好退而求其次,又道“朝廷還征招一百學徒工匠,報名的挺多的,比上學的多,咱們去學工匠,將來可以當吏和官。”
這次他婆娘倒同意了。
原來朝廷這次除了招專門的學生外,還另外招一百學徒工匠,和五十名學徒郎中。
前者不要求會識字,進當地匠作所當學徒,朝廷包吃,回家住,如果家不在縣城,距離遠的,還包住,不收費,但前三年不發工錢。
學徒工匠進去后也得學識字,當然只學基本漢字,不會去學四書五經之類傳統文學,可能還要學簡單數學之類。
反正前三年是一邊學習一邊提升,三年后考核合格,留下繼續當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