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為朝廷匠作所學工,這時每月會有五百文,同樣包吃或包吃住。
工人時間為五年,一般都還是在當地,五年后再考核,如果合格就正為朝廷正式工匠,享受吏員待遇,這時工資就相當于衙門的各吏員,最少也是五貫起。
成為工匠之后,就可以分派到別處,也可能留在本地匠作所。
而且以后每五年考核一次,還可以晉升為大工匠,特級工匠。
只要能晉級到特級工匠,就會和官員一樣享受品級。
最低也是正九品起,正為朝廷正式官員。
另一種學徒郎中要求就一樣了,起步要求會識字。
然后先在本地蔡州的朝廷醫院當學徒,五年考核合格者,成為正式醫工,直接為從九品官員。
考核不合格的可以自己選擇回家或繼續留著學,后面每兩年可以再考一次,直到你錄取為官員為止。
成為醫工后,五年再考核一次,如果合格,將成為從八品官員,為醫生。
之后同樣是五年,可晉升醫師。
郎中學徒和工匠學徒一樣,包吃住,前五年沒錢,后面成為官員就有錢了。
從這兩項學徒來看,工匠學徒要求低,待遇也略差,后者要求略高,起碼要會識字,待遇略高。
如果兩個同年的學徒同時往后二十年,二十年后,郎中學徒的官職,應該超過工匠。
鄭有斌婆娘一聽郎中學徒起步就是從九品官員,還想讓丈夫開開后門,直接去學郎中學徒。
這不比讀書識字好讀書學生三百名,將來還得科舉,難怪劉氏不同意了,不如做郎中學徒,將來直接當官。
鄭有斌道“特娘的,郎中學徒要求太高,要會識字。”
“咱家娃兒又沒學過,都怪你,我早說要去識字。”
他兒子不識字,沒辦去做郎中學徒,而且這郎中學徒報名的太多,有人家娃兒才識一百多個字都敢去報名。
“現在郎中學徒報名太多,朝廷還得篩選,優先選識字最多的。”
“咱家娃兒,要么去讀書班,要去工匠所。”
鄭有斌婆娘只好道,那去工匠所。
接著鄭有斌游走一圈,隔壁鄰居其他親戚什么都不同意去讀書班,所有人對郎中學徒最感興趣,因為這個出來就是官,起步高。
可惜要識字,于是大部份人都想去學徒工匠。
鄭有斌轉一圈回家的時候,正好遇到鄭有財回家。
兩兄弟大喜,鄭有斌趕緊把這事告訴他。
“特娘的,這婆娘傻了,還好老子回來的及時。”鄭有財罵罵咧咧沖進院子。
他和李亮當年都是金國小兵,同鄉周勇當時職位比李亮還高,結果因為李亮跟著當時軍中一個百戶學過幾十個字,沒錯,開始李亮只識得幾十個字,后來加入宋軍時,居然職位高過他和周勇。
之后李亮一心求學,在軍中也積極參加學字班,等周勇和鄭有財想學時,李亮已經把他們兩甩下來了。
鄭有財和周勇是真學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