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請陛下早立太子
這兩種方式每拉一支槍的膛線都要拉很多次,而且每次要校準,小心,非常費時間。
第二種其實比第一種更有操作性,但原理趙與芮自己也講不清,畢竟全靠以前看網絡小的記憶,一般人不會寫這么詳細。
所以工匠們對第二種沒有研發出來,第一種缺點也是非常多。
工匠們的意思,眼下還是全力配裝新式雷貢燧發槍,等全軍配裝完成后,至少要達到三十萬支后,再考慮膛線的問題。
因為目前足夠對付蒙軍了。
改進的事還可以再研發。
趙與芮認同工匠們的想法,還夸獎鼓勵了一番“你們再集思廣議,想想辦法,爭取一下子把所有膛線都拉出來。”
如果能一次性把所有膛線拉出來,那就沒有水平高低,小心校正這樣的麻煩,無論效率和性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這種法子當然有的,只不過工匠們目前還沒想到,在趙與芮提示之后,他們可以往這個方向研究。
這種一次拉出膛線的叫組合環形刀拉削法。
所謂組合環形刀拉削法,就是在一根拉桿上固定25至30個硬質合金鋼環,每個鋼環之間的距離相等,每個鋼環上加工有與陰膛線數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纏角與下一個環上的切刀相連,從頭連到尾部即可視為一條螺形線。
每一個環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于前一個環,形成一組系列切刀,所開的槽具有穩定的寬度,深度和間隔,這種組合環形拉削刀通過槍膛次則可切削出全部的陰膛線,縮短工作時間,提高了產量和質量。
這種方法還是相當先進的,膛線的寬度,深度,間隔都是固定的,不需要去靠人工校對,對工匠水平高低也沒有太大要求。
也是后來的主流方法。
當然,還有更先進的頂錐或膛線沖子擠je法冷精鍛法現在這個時代是沒法實現的。
組合環形刀拉削法是可以實現的。
趙與芮最后轉場是看了所謂的子彈。
但因為膛線不能確定,子彈的研發也相對沒那么重要。
火器局去年按趙與芮要求做了兩種子彈,然后又發現各有優缺。
第一種子彈就像歷史上的米涅彈,外形由球形改成圓柱或者說寶塔形,子彈底部也和木托炮彈一樣加了木塞,在火藥被點燃后,木塞因為壓力膨脹變大,使子彈的層部撐大和膛線密切聯連,同時增加了氣密性,射程又變遠了。
第二種子彈是把定裝彈藥,改成紙殼定裝彈,就是用紙筒把激發藥,發射藥和彈頭裝在一起,形成了獨立的子彈外形。
兩種子彈各有千秋,前者打造比較麻煩,費時間,費機器,費材料,但氣密性好,射程遠。
后者打造容易,但因為是紙殼氣密性差,雜質較多,影響射程和精度,而且打到二十發左右,一定要好好清理槍機槍膛。
對于從前面塞子彈的燧發槍來說,清理槍機槍膛是非常麻煩的事。
趙與芮看完一圈之后,對各個研發小組都進行了表彰和獎勵。
同時因為膛線現在沒有確定,所以對子彈的要求也沒那么迫切,這意味著各小組還有時間進行改造升級。
用匠師許厲的話說,最好改成后裝。
后裝有很多好處,首先不需要捅條,節省的大量裝彈的時間,其次清理槍機更容易,保養維護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