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需要看當時的情況來判定。
蒲壽庚做了多種預算,然最重要的就是縮小橫渡大西洋的距離。
趙與芮肯定不知道哪邊寬哪窄,他自己畫的地圖也有較大的誤差,蒲壽庚也只能隨機挑個地方橫渡大西洋,而且得盡量往西北方向。
因為巴西在南美洲的右上角,橡膠樹也集中在亞馬遜河一帶。
蒲壽庚還是相當認真,一路研究如何走,怎么補給淡水,最后在哪橫渡大西洋,萬一走錯了,只要往北就行,然后還要找亞馬遜河,但這條河怎么找
太難了,譚聰他們聽著都覺得難,跑幾萬里到另一個陌生的大陸,然后尋找一條河,河邊上有橡膠樹,然后取下種子再帶回來。
聽聽都覺得難,可蒲壽庚居然挺興奮的,一點也不覺得難。
元貞七年一月,在準備了好長一段時間,并在泉州過完新年后,蒲壽庚帶著兩百多人的船隊,裝滿著可以用一年多的物資,浩浩蕩蕩的從泉州沖進南海。
與他同行的還有來自波斯的商人阿里代依。
阿里代依會派人帶著他一路到波斯,但兩人船隊速度不會一樣,所以后面可能不會一起到。
他們自泉州出發后,按一般商人的行程,要么沿福廣海岸線走,要么從大員走。
但這次他們故意要試長途海路,所以一路馬不停蹄,直奔漢州,中間沒有任何停靠,一路航行了兩千多里。
中間有順風有逆風,大概用了十天不到的時間,他們的船隊出現在漢州城馬尼拉城附近的漢州灣。
隨行的阿里代依非常震驚,因為他的船比較慢,根本跟不上。
蒲壽庚三艘船分別取名為泉州號、美洲號、橡膠號木蘭舟。
出泉州的時候是阿里代依在前面,第一天就被蒲壽庚的船反超了,后面阿里代依一路急追,蒲壽庚讓橡膠號在后面慢慢帶著阿里代依的船隊。
泉州號和美洲號到了馬尼拉城三天后,橡膠號和阿里代依的船隊才到。
波斯商人阿里代依和蒲壽庚已經做了好幾年的生意,現在才發現蒲壽庚的船帆與眾不同。
其實這幾年大宋的官方船隊也一直在跑波斯大員,大員到日本和高麗這些路線。
大宋船只比較快,很多商人已經發現。
但大宋國內不準民間造三角帆,而且三角帆還得和桅和方帆搭配,如何搭配,也有說法,朝廷是經過無數次試驗的,所以有些民間小船廠就算敢偷偷打造,也很難試航搭配,萬一在半路上被抓到,可是要誅滿門的。
民間沒能盛行,除了防止被波斯等海外國家學去,也是因為朝廷船快,在商路上能保持優勢,在水師上更是遙遙領先。
蒲壽庚沒歷史上的發達也是因為大量的生意被朝廷的船隊做了,朝廷的船隊又快,載重又多,還非常安全,所以他生意做不大,只能靠這次搏命來搏出頭。
這次和阿里代依一起到漢州城后,阿里代依要求到他的船上看看三角帆。
蒲壽庚想了想后,還是同意了。
他離宮前,皇帝趙與芮也是和他談過這事,三角帆已經出來快八年了,朝廷成熟運用也有六七年。
民間很多人都知道,只是不敢用,但海外已經有人在仿效,用不了多久,越來越多的海外夷番的船都會學到。
這玩意是守不住的,所以蒲壽庚也不再保密,讓阿里代依上船看他的帆桅。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